编辑导语:自双十一被各大电商平台赋予了狂欢节的定义之后,双十一一度成为全民期待的购物狂欢节。可近几年的双十一却一直诟病不断、饱受争议,不少网民纷纷被商家平台的套路劝退。从人人翘首以盼到纷纷吐槽,双十一为什么“不香了”?
文章插图
2021年,天猫“双十一”突然遇到了瓶颈,虽然交易额继续突破,但增长率断崖式下降,“静悄悄”、“不兴奋了”、“不香了”、“天花板到了”、“没落了”这些关键词被形成。
为什么呢?
除了电商购货渠道多样多元、流量和闭环优势加速消解等这些,最重要的是新人群和新人群引导的新消费观念与习惯的变化。
1.8亿的90后和1.66亿的00后正在重新定义的新消费:“宝藏消费、反思型消费、篡改式消费、意义消费、穷而不贫、乡土文艺、无用爱好、故事破壁、万物可撕、责任共生——《超感重码》”。
他们的主流化,线下消费渠道和各类创新的新消费空间场所迎来了“后增长时代”。
曾经需要仰望的“美术馆”正在下沉到各个生活空间,新购物中心和公共空间正在被“艺术”重塑被沉浸刷新,数字赋能让“产品找人”的技术普惠成为现实。
曾经中国最好商场最好位置的国际品牌正在被TOPTOY、泡泡玛特、撸猫馆等新生活IP陪伴品牌取代;MANNER咖啡、三顿半、喜茶们正在熔炉出全新的空间。
2022年,这次风口、机遇、浪潮,线下店能否借势和复兴,能否重构和复活,能否找到自己“新生命”和新价值,不仅需要不停的创新探索,更在于能否升级10个新认知。
一、新认知1——“店”不是为了「交易和卖产品」,而是「获客」假如以「交易和卖产品」为目标,那么考核指标就是“坪效”。
“店”只会思考每天增加多少营业额,如何做促销,如何和线上店竞争等;店员也仅会考虑如何让进店的客户买东西和买更多的东西,“店”永远被限制为一个销售终端。
如果店不是用来“卖产品”,而是为「体验」,从哪里买不重要,类似苹果的服务体系和品牌价值就被建立。
如果不再是“交易”,而是 「获客」,考核指标就是增加多少社群成员。那么买不买不重要,感受好才是关键,没有销售压力的店长和店员会竭力更细节的服务,提高顾客体验,让他们加入社群。
因为有了「新社群」,销售场所的时间空间天花板就被打开。
二、新认知2——“店”是「连接器」,连接现在用户和未来用户只盯着入店的顾客,“店”永远是一个聚集当下路人的空间。
如果把“店”认知为「连接器」,店不只是服务入店的顾客,眼前的顾客,更要服务未来的用户,那么新的视角和视野是——如何借场地创造更多的连接方法,连接更多未来用户。
认知的变化,也决定了产品形态的跃迁,层出不穷的新想法,新服务,新内容总能连接上新用户的某个需求。
想象一下,一个TOPTOY深圳店,拥有十几个社群,近二十万强热爱会员,每次推出的价值2万以上的玩具能瞬间被秒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三、新认知3——创造「峰值时刻」,做有「内容」的店所谓「峰值时刻」,就是让人触动、惊喜、荣耀的时刻。
“店”天生拥有打造「峰值时刻」的空间:入口的“打卡点”,中心的“兴奋点”,小摆件的“惊喜点”,收银的“意外点”,出门的“触动点”。
这样的逻辑背后,过去卖产品思维要向体验思维转换;传统橱窗思维要向沉浸美术馆思维转换;静态的场景思维要向空间的叙事思维转换。
- 《饥荒》2022路线图公布 将有四名角色进行重做
- 王亚平新年太空回信: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从未有时差
- 昆明公布智慧交通新成果:12条干线通行延误平均下降10.5%
- 华为|满血复活!华为平板保障服务上线:一口价换原装电池仅129元起
- 腾讯|腾讯:2021 年近 70 人因触犯“腾讯高压线”被辞退
- 丰鸟科技获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牌照
- 家用电器|中国(安徽)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线下签约仪式芜湖举行
- 竹笋|线上“年货节”受青睐
- 喜马拉雅联合彩云小梦打造首个讲故事的AI电台,从创作到演播均
- 互联网|"2022数智化转型峰会"线上举行,全力开启数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