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同样房型差大几百,银钻会员被当韭菜,携程的老毛病又犯了( 二 )


这样的案例在网上同样比比皆是 。 据媒体报道胡女士是携程平台上享受8.5折优惠价的钻石贵宾客户 。 2020年7月 , 胡女士通过携程APP订购了舟山希尔顿酒店的一间豪华湖景大床房 , 支付价款2889元 。
当胡女士到酒店前台开具发票时 , 酒店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发票金额仅为1377.63元 , 而且这已经是挂牌房价加上服务费、税金的总价 。
胡女士不仅没有享受到星级客户应当享受的优惠 , 反而多支付了一倍的房价 。 胡女士与携程沟通 , 携程以其系平台方 , 并非涉案订单的合同相对方等为由 , 仅退还了部分差价 。
于是 , 胡女士以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采集其个人非必要信息 , 进行大数据“杀熟”等为由诉至法院 , 要求“退一赔三”并要求携程旅行APP为其增加不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时仍可继续使用的选项 以避免被告采集其个人信息 , 被告掌握原告数据对原告杀熟 。
关于大数据杀熟的事情 , 算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了 , 网络上很早之前已经曝光过 , 携程大数据杀熟 ,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过多久 , 这些话题都会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 。
大数据“杀熟”目前还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 , 按照目前学术界与实务届的讨论 , 我们基本认为所谓的大数据是指网络平台通过对用户的个人信息采集(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所用设备、支付能力、选择偏好、价格耐受度、网站或APP页面停留时间等) , 从而掌握了用户的个人消费偏好数据 , 并通过运用特定算法对用户消费习惯进行“精准画像” , 最终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价行为 。
而且 , 大数据杀熟针对的多是对平台信任度和黏性较高的“老用户”或者“会员” , 平台利用了他们一般不会去货比三家的使用习惯 , 以此产生信息不对称 , 给予差别定价 , 以实现平台利润的最大化 。
简而言之 , 其底层逻辑就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利用 , 一切都是基于数据与算法展开 。 后续的差别定价仅仅是最终的行为呈现的结果 , 关键核心还在于数据的如何收集与如何使用 。
业内人士介绍 , 这些大数据“杀熟”现象 ,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 。 而消费者在遇到大数据“杀熟”现象时 , 应积极维权 ,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消费者应保留好证据 , 如同一商品不同定价的截图、与商家交涉的电话录音等等 , 以便于后期的理赔和诉讼 。 消费者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 要求对商家进行行政监管 。


垄断监察趋严 , 携程顶风搞二选一
携程的顽疾除了大数据杀熟外 , 二选一垄断同样值得关注 。 去年经过长达6个月时间 , 美团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的处罚结果终于落地 。
但美团并非互联网垄断整治的起点 , 亦非终点 , 下一个巨锤又会落到哪家互联网巨头?答案有可能便是携程 。
10月1日国庆当天 , “周末酒店”度假APP实名举报:携程旅行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 。
据了解 , 引发“周末酒店”愤怒的导火索 , 是9月29日续接到各大合作酒店通知下架发布于该平台上的产品的要求 。 原因便是酒店收到携程旅行网通知 , 要求与“周末酒店”度假APP有合作关系的酒店下架发布于该平台上的产品 , 否则将面临携程取消特牌、限流等处罚和限制 。
截止9月30日19:00 , “周末酒店”已经收到五十多家酒店下架合作产品要求 , 导致“周末酒店”在国庆假日高峰段无法正常售卖这些酒店的产品 , 预计直接损失近百万 , 更是重创了“周末酒店”在消费者端建立的总能提供优质优惠服务的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