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锂电:好牌打烂( 二 )


接下来 , 你会看到:
1.是什么让美国政府强推美国锂电池行业及明星企业A123?
2.A123走向破产 , 暴露美国制造业哪些问题?
3.为什么说短期内美国无法再振兴锂电池行业?
明星企业A123的辉煌和迷醉
如果让密歇根人安妮特·埃雷拉回顾人生中的黑暗时刻 , 她会告诉你两个时间点:2008年和2012年 。
4年 , 一场得而复失的梦 。 正暗合美国锂电池行业从兴起到衰败 。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 , 美国失业率创下16年新高——7.2% 。 260万个就业岗位消失 。 50岁的安妮特突然被下岗 , 连续两年半待业在家 。
但也正是这场危机 , 让命运短暂眷顾了安妮特——她赌中了时代的风口 。 当时 , 奥巴马喊出让制造业重回美国 , 并亮出一张王牌——以新能源产业刺激经济 , 增加就业岗位 。 美国拉开制造业逆全球化的序幕 。
美国锂电池明星企业A123的主营业务 , 也在这一年变轨:从电转工具的消费锂电池转向动力电池 。 正对上了奥巴马政府的胃口 。
美国锂电:好牌打烂
文章图片
图源:A123官网
A123由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蒋业明于2001年初创立 。 蒋业明手上有多项未发表的研究成果 , A123是他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通道 。
其中之一 , 是“充电5分钟 , 通话两小时”的快充技术 。 早在2009年 , A123便研发出5分钟充电90%的锂电池 , 寿命也比一般电池长10倍 。
美国政府愿意相信 , A123会成为一家引导全球电池产业的美国企业 。
2009年起 , 奥巴马政府拿出24亿美元的政府补贴 , 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 其中2.5亿美元流向A123 。 不过美国政府要求 , A123需要将生产线搬到本土 , 从2009年起3年内增加1000个就业岗位 。
美国锂电:好牌打烂
文章图片
时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出现在A123工厂图源:美国能源部官网
安妮特正受益于此 。 她成为A123首家美国工厂——底特律罗缪勒斯工厂首批招聘的300名工人中的一员 , 担任自动化生产线的技工 。
在那里 , 她见证了一家明星企业的辉煌节点——工厂开工仪式上一通来自美国白宫的电话 。
“这(A123罗缪勒斯工厂开工)代表美国一个全新行业(动力电池)的诞生 , 它将成为下一代汽车的核心 。 你们现在所做的工作 , 将在未来很多年里帮助促进美国经济 。 ”奥巴马说 。
乐观与自信在香槟杯碰击声中被放大 。 有密歇根官员表示 , 新能源产业会给美国带来3.6万个就业岗位 。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 制造业正在回流至美国 , 美国将成为未来电动车的新故乡 。 ”
在这场美国锂电梦的派对中 , 安妮特迎来人生高光 。 2011年9月20日 , A123庆祝第1000名员工入职 , 完成了美国政府设下的就业岗位小目标 。
“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 我们正迈入未来 。 ”安妮特面对镜头说 。
媒体最爱这类中年人再就业的故事——看看吧 , 安妮特待业2年多 , 没有任何锂电池从业经验 , 但乘着美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巨浪 , 照样为社会为家庭发光发热 。
安妮特人到中年再出发的鸡汤故事在次贷危机后失业阴霾笼罩下的美利坚 , 或多或少感动、激励着美国民众——燃烧吧 , AmericanDream!
鸡汤鲜味散去时 , 苦味充斥着舌尖 。 安妮特没有预料到的是 , 到了2011年底 , 距离采访仅仅过去两个月 , A123便裁员了125人 。 她再度失业 。 A123也最终以破产收场 。
丧钟敲响于2012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