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元宇宙离普通人还有多远( 二 )


在他看来 , 在这个网络空间中 , 大家更倾向于选择相信彼此所展现出来的虚拟形象 , “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他有一个“流量信任”理论 , 认为流量会筛选出“真相” , “一个人能在这里待住就待住了 , 待不住就走了” 。
现在 , 毛万金和身边的网友觉得 , 线上关系并非线下关系的补充 , 线上关系“既不排斥、也不强求”转化为线下关系 。
毛万金认为 , 这种线上相处模式就是他想象中的元宇宙模式 。 从网络社交的角度来看 , 他甚至一度疑惑 , 自己好像已经生活在元宇宙那个概念里了 。
车斌说 , 正是看到这种异于传统的人际交往需求 , 他的团队探索了未来社交的场景和应用 , 并在2021年年初提出要打造“社交元宇宙” 。 他说:“不论现在元宇宙概念火爆与否 , 都不影响我们对未来社交进行思考和探索” 。
元宇宙敲锣打鼓之前 , 科技已悄然上路
前不久 ,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在谈到该公司的元宇宙平台时表示:“今天我们展示的只是开端 , 现在元宇宙这个新平台、新应用程序 , 与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谈论网络和网站时无异 。 ”
在一些科技界人士看来 , 元宇宙这一概念 , 更像是需求牵引着技术一路走到今天 , “有人给这条路插了一个路标 , 上面写着前方是元宇宙” 。 或许普通公众更应该关注的是 , 这一前进方向将如何改善现实生活 。
廖勤樱说 , 此次用于打造虚拟艺人的语音合成技术 , 微软已经有近30年的积累 。 2018年 , 该团队实现了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语音合成产品化的技术突破 。 在她看来 , 这一突破 , 让降低该技术的使用门槛成为可能 , 相当于在人工智能“平民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
【虚拟世界|元宇宙离普通人还有多远】要让虚拟声音“从无到有” , 需要先给人工智能寻找一个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一个真人 。 廖勤樱介绍 , 以往的主流语音合成技术 , 比如拼接合成法 , 往往需要发音人提供超过10个小时的稳定录音 , 录制时间前后可达两三个月 。 而最新的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机合成技术 , 可将这一成本缩小到十分之一 , 甚至二十分之一 。 这有利于让技术触达更多人 。
她透露 , 该团队正在尝试用这项技术 , 帮助渐冻症患者在彻底失声之前 , 提前保留下自己的声音 。
何展认为 , 技术之所以在朝着3D虚拟世界发展 , 是因为它能够回馈现实社会 , 提升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产、生活品质 。
虽然何展的业务量被元宇宙概念拉升 , 诸如银行、金融机构、电信公司等非传统合作领域的公司纷纷前来咨询 , 但他并不愿意把Omniverse平台包装成实现元宇宙的工具 。 他说:“我们更乐见于大家关注技术本身 , 而不是关注概念 。 ”
英伟达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宋毅明解释 , 基于强大的算力 , 该平台的通用场景描述技术 , 可以将现实世界的场景“传递”到虚拟世界中 , 从而帮助大家在虚拟世界中解决现实问题 。
何展举例说 , 基于该平台 , 爱立信公司正在采用数字孪生方法 , 模拟5G基站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作用 , 更好地布局5G基站的位置;近期 , 美国某地的火灾预防与控制部门 , 决定使用该平台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模拟技术 , 实现火情可视化 , 预测火情的发展 。
普通人如何不被割韭菜 , 神话往往都是假话
不过 , 在技术耐心迭代的时候 , 资本已跑出了加速度 。 这对于有意搭乘元宇宙发展快车的普通人来说 , 机遇与风险并存 。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将资本对元宇宙的态度分成三类:理性、泡沫、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