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怀念张朝阳( 二 )


张朝阳说过 , 他的目标绝不是成为最伟大的企业家 。 他觉得 , 那些最成功的企业家都活得太累、太窝囊了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他的价值体系里 , 他并不羡慕比尔·盖茨、李嘉诚和乔布斯这些人 。 如果自己面对他们 , 甚至都没兴趣向对方提问 。 相反 , 他羡慕的是最快乐和不焦虑的人 。 说到这里 , 张朝阳不忘清醒地补充一句:我这么想并不具有代表性 。
你看 , 他压根就没把自己归入一般意义的奋斗式企业家那类 。
张朝阳也有危机感 , 但这种危机感并不极端 。 它不是那种军令状式的、苦大仇深式的 , 而是相对平和——如果目标实在达不到 , 那也就算了 。 长久以来 , 这样的风格给他赢得了一个“好人”的称号 , 你是一个好人 , 但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 。 但这种评判标准是建立在世俗的“成功学”基础之上 , 如果按照张朝阳自己的价值观 , 他或许会摇摇头:你们外界曲解我了 。
某种程度上 , 张朝阳对采取什么风格来管理一家公司 , 源于他在商场博弈中形成的自我觉悟 。
早年完全美式的留学经历 , 让他体验到物理之外的另一种人生可能 , 于是决定回国创业;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前后的几年间 , 他与华尔街、董事会的激烈缠斗 , 让人倍感折磨、心力交瘁 , “每天一个邮件都能让他像一只惊弓之鸟” 。 于是 , 在公司走上巅峰的2008年左右 , 他决定开始“疗伤”;而在闭关两年之后 , 面对迅速变化的行业形势 , 他又感到需要复出并振作爆发;当在移动时代逐渐落伍 , 一系列试图复兴搜狐的动作少有奏效 , 他又陷入另一种状态——虽然仍把自己置于业务一线 , 但不再那么咄咄逼人 。
这也是张朝阳的一条心理路线图 。 形成这样的结果 , 有个性上的因素 , 也有生意上的因素 。 在过去多年互联网江湖的倾轧竞争之余 , 在狂飙突进的主旋律之外 , 张朝阳成了一个异类 , 让外界看到一个非主流模式的企业家成长故事 。 也正是经历了内外如此激烈的冲突、磨合 , 才有了现在这位坐在屏幕前 , 喜欢给网友手写物理公式的麻省博士 。
张朝阳物理课的完整版被放到了搜狐视频 , 不外乎要给这个自家产品引引流 。 他还有另外一层打算 , 那就是准备在时下热门的带货直播之外 , 把知识直播这个新类型做起来 。 体面人终究是体面人 , 别人在忙着卖货 , 他在忙着讲课 。 可能就像多年前喜好的蹦迪、登山、瑜伽锻炼一样 , 这是如今身处互联网中心之外的张朝阳 , 发现的一个令自己快乐且不焦虑的新爱好 。
回想二十多年前那个沸腾的互联网创业时代 , 再看看现在或引退或黯然的一众圈中大佬 , 我们有点怀念这样的张朝阳 。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