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95后:拒绝加班( 二 )


95后男生的“工余”生活也正在向“高时间成本+高经济成本”的方向进化 。1998年出生的工程师麦罗在每天下班后,都会用动漫和游戏“丰富生活” 。在过去一年中,他在《原神》这款游戏中投入的“经费”已经接近2万元,由于喜欢动漫麦和Cosplay,麦罗经常会在“Cos圈消费”,他说自己会坚持购买几位喜欢Coser的新作,每次至少“买两本”,其中一本会以“不拆封”的状态收藏 。
他们并非孤例 。李伟告诉虎嗅,95后是非常注重“生活品质”的一代人,而他们的爱好极具“个性化”,在李伟看来,这代人通过各种爱好表达“自我” 。“这是去中心化的一代,他们没有统一的爱好,趣味充满多样性,由于其中一部分95后在成长过程中伴随孤独,他们极度需要找到内心的羁绊 。”李伟认为,总体来看,这代人的爱好往往有着更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来自脉脉和美团等平台的数据综合显示,95后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1995~2005段年轻人)在电竞、二次元、露营、滑雪、潮玩收藏、宠物、绿植等领域消耗的时间远远高于“前辈”,而来自抖音和快手的数据显示,95后用户已经成为短视频和直播的关键用户,而短视频和直播都是有着“高时间成本”的产品 。
相关研究显示,95后对“民企”更为谨慎,“铁饭碗”公务员和灵活就业模式,成为了这批人的热门选择 。而那些愿意投身“企业”的95后,不仅“拒绝加班”,更渴望在工作之余保持生活,在一份研究中,95后劳动力被描述为对于下班后生活有着“更高品质追求”的一代,简言之他们坚信“无论工资高低,工作不能吞噬人生 。”
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学学者告诉虎嗅,在研究95后职场行为时,必须认识到这代人的特质:大部分95后通过父母而非“个人工资储蓄”实现房车目标,他们的父母普遍是70后——这代人成长在物质资源不丰富,精神资源逐渐丰富的世代,而其中一部分70后父母在成长的岁月,经历了“璀璨的文化” 。
“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是,95后的父母这代人,更为开明、更具多元化视野,也允许了自己孩子有更多个性化追求 。”
上述管理学者认为,作为结果之一,95后对于职场的“依赖度”更低 。“在我们走访调查过程中,很多95后职场人把工作和生活分得非常清晰,这在80后和90后早期群体中并不多见,在更早的几代人中,很多人乐于把生活和工作一体化,甚至工作就是生活 。”
一个典型的变化是,95后非常注重内心世界的“独立人格” 。而这种变化,让很多消费品牌看到商机 。
星期零CEO Kiki告诉虎嗅,她发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场景化”,围绕不同的爱好会形成圈层社交和消费场景,而每一个场景都会形成巨大的空白地带 。
胶囊茶语创始人邸伟认为,年轻消费者非常注重“内心表达”,体现在产品上,就是这代人对于设计感、美学有着强烈追求和表达欲 。当一款产品被95后消费者购买后,他们往往会在自己的“友谊圈层”中热情分享,而这种分享并非“物欲满足”后的一种“显摆”,而是为了彰显自己品位、价值观的“表达” 。
一个趋势性的变化是,95后对于产品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开始更为看重 。当他们把更多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新的“爱好货币”“爱好符号”中时,他们希望这些产品或者内容,足以替代他们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