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陈根:手机直连卫星,落地为什么这么难?( 二 )


从手机产业角度来看 ,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 , 手机同质化严重 , 急需新形态的技术帮助产业破局 。 多家厂商开始把新的竞争赛道定位到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技术 , 这是面向未来布局的重要一环 , 对实现网络+终端+场景全方位融合意义重大 。

手机卫星通信还有多远?
从技术原理角度来看 , 卫星通信和运营商蜂窝网络通信的核心区别就是它不需要地面基站 , 直接利用卫星作为中继接收和转发信号 , 并将无线电信号放大 , 实现手机、卫星、地面站之间的通信 。
手机跟卫星直连 , 就是手机直接能接受卫星的信号 , 如果卫星功率很大、能量很强 , 如果手机足够灵敏 , 就能收到卫星在天上发的信号 。 卫星越高 , 发射的信号就越难被手机接收 , 因此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开始研制发射低轨卫星 。 但即便是低轨卫星 , 想要实现手机卫星通信的商业化 , 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
低轨卫星 , 距离地面更近 , 相较于高轨道卫星 , 更容易给地面用户提供信号服务 。 简单来说 , 就等于是把基站吊在了天上 , 虽然距离稍微远了点 。 不过 , 虽然低轨卫星实现了手机通信 , 但能提供的带宽速率却极低 。
要知道5G的带宽速率能达到1Gbps , 4G的带宽速率是300Mbps , 而此前T-Mobile卫星通信技术提供的带宽速率却仅有2-4 Mbps , 甚至只够打打电话、发发图片 。 而马斯克的传统星链主要使用卫星通信专用频段 , 基于已有的卫星数量优势 , 目前可以达到大约300Mbps的服务速率 。
至于为什么手机不能实现更高的卫星通信速率 , 则和手机硬件有很大关系 , 尤其是天线的类型 , 现在的手机都是内置天线 , 专用的卫星电话 , 会有更大更醒目的天线 。 根据天线原理 , 天线的长度为无线电信号波长的1/4时 , 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转换效率较高 , 比鞭状天线的信号收发能力更强的 , 是碟状天线 , 也就是大家常见的“锅” 。 碟状天线 , 只要朝向对得准 , 就可以实现较好的通信效果 。 但问题是 , 哪部手机 , 愿意背着这样的“锅”?
所以 , 在目前卫星带宽速率受限的情况下 , 手机只能发送文本等小数据量的信息 , 无法实现高速上网 。 华为Mate50系列的“手机直连卫星” , 以及苹果即将推出的“手机直连卫星”都是“有条件”的“直连” , 且连接的是都是低速率的通信卫星 , 是有条件的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低频率、窄带的解决方案 , 支持短信、短报文这类小数据量的应用 。 因此 , 目前只是基于地面基站的移动通信的补充 。
除带宽容量外 , 手机直连卫星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据苹果介绍 , 在能够清晰看到天空的环境中 , 用iPhone 14发送一条卫星消息用时不到15秒 , 而在树荫等有遮挡的地方可能需要几分钟 。 另据华为官网介绍 , 华为Mate 50 Pro需在空旷无遮蔽处使用 。
随之而来的还有标准化问题 。 地面移动通信也就是手机通信由于面对的是普通消费市场 , 体量巨大同时又对价格非常敏感 。 这就驱动着手机的技术和通信体制 , 在从2G到3G , 再到4G和今天的5G的过程中 , 逐步地标准化 。 标准化有利于打破壁垒 , 促进互联互通并扩大市场体量 。
然而 , 卫星通信各设备厂家间的标准互不兼容 , 将市场分割得非常碎片化 , 导致用户少 , 设备和运营成本高 , 这反过来又限制了用户的增加 。

被期待的6G时代
虽然手机卫星通信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 但架不住技术的趋势 。
当前 , 华为、苹果等公司的手机直连卫星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 , 手机厂商的纷纷入局 , 收购魅族的星纪时代公开表示 , 将推出全球首款直连低轨卫星的消费级手机;谷歌也已确认 , 在下一版本的安卓系统中提供手机连接卫星的功能;美国Space X公司与美国电信巨头T-Mobile US共同宣布成立技术联盟 , 2023年开始通过T-Mobile向消费者提供手机直连第二代星链卫星的服务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更多终端产业链也开始关注手机卫星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