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高翔 受访者供图当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文章图片
高翔受访者供图
当前 ,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 , 煤炭仍是当前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 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 而CCUS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 , 因此它不可或缺 。
降碳减污 , 不止要靠种树 , 更要靠技术 。
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分离 , 并运输到适宜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称为CCUS(CarbonCapture , UtilizationandStorage) 。 因其既能够大规模捕集二氧化碳 , 又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 是有效控制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 所以被形象地称作“碳捕手” 。
如今 , CCUS技术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 欧美发达国家较早进行布局 , 在我国 , CCUS技术也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化示范阶段 。 2022年4月 , 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开启生产调试 。
“CCUS将是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高翔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要抓住窗口期 , 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 。
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采访人员:您可否先为读者科普一下 , 什么是CCUS技术?它的“捕碳”能力如何?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高翔 受访者供图当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抓住窗口期,科学推广“碳捕手”技术】高翔:这项技术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过程或大气中分离出来 , 直接加以利用或将其注入地层以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排 , 它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
2020年 , 全球利用CCUS技术捕集的二氧化碳总量约0.4亿吨 , 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0.1% 。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 , 到2050年 , 全球利用CCUS技术捕集的二氧化碳总量将达到76亿吨 , 约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2.4% 。 可见 , 未来CCUS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
采访人员:您曾提出 , CCUS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 , 是实现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 为什么这么说?
高翔: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 , 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需要较长的时间 。 当前 ,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 , 煤炭仍是当前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 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 而CCUS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 , 因此它不可或缺 。
准确地说 , CCUS是一套包含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的链条式技术体系 。 在实现碳中和的多种技术路径中 , 针对不同情景 , CCUS技术有不同的配置方案 , 也将发挥不同的作用 。
目前 , 我国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能源行业碳排放量的41% , 火力发电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 。 未来 , 可再生能源将从补充能源转变为主体能源 , 化石能源则从主体能源转变为保障性能源 。 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 配有CCUS的化石能源发电或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碳路径 , 支撑实现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低碳排放 。
除此之外 , CCUS技术还可以被用于增采矿产资源、增产农作物、矿化养护混凝土 , 甚至能够合成液体燃料、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等 。 其中 , 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 , 能够被制成一次性包装材料、餐具、一次性医用材料等 。
采访人员:当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后 , 还需要CCUS技术吗?
高翔:未来 , 我国的能源体系将是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多能互补的低碳能源体系 。 但是 , 这并不意味着清洁能源可以“包打天下” 。 据预测 , 即便到了2050年 , 化石能源仍然将占我国总体能源消费比例的10%到15% 。
-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love shandong丨双语版创意海报,解锁藏在山海间的山东密码
-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群众用手机视频带货5G基站维护农村宽带建设安装家庭宽带检测优化网络信号...|云南移动发力网络支撑厚植发展沃土
-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程 硕作(新华社发)日前|数字新基建打通信息“大动脉”
-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我眼中的新绵阳主题摄影大赛作品选登三台城市一景(赵永富 摄)投稿方式:...|我眼中的新绵阳
-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珠海云”科考船交付使用系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科考...|“珠海云”科考船交付使用
- 大桥上的“春运”守护者
-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追光探日!南大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启动近日|追光探日!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依托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熟的人工...|区块链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自动驾驶交通工具在雄安新区进行测试。|未来产业,创造更“酷”的世界(网上中国)
-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超750公里下一步将机场、高速公路等纳入测...|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超7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