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 二 )


这一波发展热潮动力何在?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 , 虚拟人以动漫、游戏的形象为主 , 集中在影视娱乐产业 。 这一波发展热潮的特点是应用场景有了明显突破 。 虚拟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工作质量标准化问题 , 并能更广泛地覆盖服务人群 。
据万科统计 , 自“入职”以来 , 经“崔筱盼”提醒的单据 , 处理的响应程度是传统IT系统提示的7倍 , 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
沈阳表示 , 针对新闻播报、游戏讲解、电视导播等媒体场景需求 , 虚拟主播生成速度快、生产成本低 , 企业可提高内容产出效率 , 降低人力生产成本 , 同时还能打造更具话题感和关注度的差异化品牌 。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设计与机器视觉研究室执行主任宋展分析认为 , 近年来 , 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使得虚拟人的制作更简单 , 交互性更强 , 建模和动作捕捉的精细度不断提升 , 不论从形态、表情乃至声音 , 都与真人越来越相似 。
商业价值、资本力量成为推动虚拟人快速发展的又一原因 。 “Z世代”群体规模约2.5亿人 , 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 , 该群体的消费与审美需求直接影响虚拟人的研发与应用 。 这部分人群的成长经历和环境 , 也使得他们对虚拟人接受度更高 。
当前 , 不少互联网企业正加速在虚拟人领域的投资布局 。 采访人员查询工商信息平台企查查发现 , 网易公司旗下的网易资本从2019年到2021年针对虚拟人有多起投资 , 仅2021年就至少4起 。 不久前 , 百度公司发布了数字人平台——百度智能云曦灵 , 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多种数字人生成和内容生产服务 。
虚拟人普遍应用还有多远?
业内人士认为 , 虚拟人的兴起折射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向融合的大趋势 , 虽然未来虚拟人的智能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 但要实现真正融合还有不小距离 。
目前 , 虚拟人背后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 , 更多的还是人们对新技术、新业态的一种好奇、验证、尝试 。 采访人员从万科公司了解到 , 在开发“崔筱盼”之前 , 公司内部并没有这样一个负责提醒提示工作进度的岗位 , 开发“崔筱盼”的初衷并非为了替代人力 , 更多的是出于对未来企业工作状态的探索 。
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设计与机器视觉研究室的信息显示 , 制作、训练虚拟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 尤其是3D成像设备、后期制作开发等成本居高不下 , 建模效率相对较低 。 同时 , 虚拟人的算法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 特别是实时面部表情捕捉与还原的精准度亟待提高 。
需要注意的是 , 虚拟人的伦理问题也引发关注 。 宋展表示 , 此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换脸”风险一度引起人们的警惕 , 而虚拟人对人物原型的假冒替代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
受访专家提示 , 要警惕虚拟人在学习过程中将偏见与恶意“反哺”给人类 。 此外 , 人类可能会到达一个临界点 , 即跟虚拟人互动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过跟真人互动的时间 , 有些人可能会沉浸于虚拟世界 , 或者从虚拟人身上寻找主要的情感依托 , 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 这需要我们在跟踪技术的同时 , 尽快更新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 让社会管理、伦理道德与技术发展相协调 。
声音
虚拟人将是企业的数字资产
2021年12月5日 , 在海南博鳌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 , 蓝色光标副董事长熊剑说:“到了元宇宙时代 , 数字虚拟人将带你跨越物理障碍参观实体场景 , 这将极大提升用户对于产品了解的转化率和效果 。 ”熊剑表示 , 虚拟人是一个企业的IP , 它将是企业跟消费者更好交流的平台和资产 。 熊剑称 , “从目前来看 , 元宇宙还是一个比较远的未来 , 但是虚拟人、虚拟物品、虚拟空间这些事物已经在蓬勃运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