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宇宙那么大 , 我们人类应该去看看 。 ”学会直立行走的人类 , 仰望星空时 , 宇宙成为了征途的方向 。 但无论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 , 还是“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苍茫 , 都只停留在想象;不过有这样一群人 , 让灿烂的想象 , 变成了现实 , 甚至 , 他们走得比梦还远 。
从当年看着东方红卫星升空梦想星空的少年郎 , 到站上三尺讲台成就一代名师的青年才俊 , 直至今日掌舵航天一线的“星河船长”;周建平的人生经历传奇又精彩 , 但他本人却谦逊而笃定 ,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 , 他讲述了自己陪伴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伟大旅程 , 但他的梦想始终未变:征途是浩瀚宇宙的周建平 , 只希望在星辰大海里走得更远 。
文章图片
从三尺讲台 , 走向航天一线
1970年4月24日 , 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 湘西望城山村的一位少年 , 抬头望天 , 夜空很亮 , 满天都是亮星星 , 他却执着地看着星空 , 寻找那颗泛红的卫星 。 周建平说 , 这是他和航天的结缘 , 当时他13岁 。
1992年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举行 , 博士毕业仅两年的周建平作为学校代表与会 。 当时 , 俄罗斯和美国都已经发射空间站 , 多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也在探讨中 , 但其中没有中国的身影 。 全世界都不相信中国人 , 能够飞天 。
论证里争论很多 , 周建平也获益良多 。 “整个过程 , 体现了我们航天人的科学精神 。 ”回想起论证的过程 , 周建平感慨自己求是的航天精神就此打下 , “航天事业这么多年 , 我们永远都是在提问题 , 讨论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 。 ”但当时的周建平 , 觉得论证只是一个短暂的工作 , 他还没有想到 , 自己未来会真正介入到载人航天事业中 。
文章图片
1999年 , 周建平调入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 1个多月后就随试验队专列进场 , 参加神舟一号发射任务 。
接到邀请时 , 周建平心中虽有犹豫 , 但决定却做得很轻松:离开三尺讲台 , 北上 , 成为一名航天人 。
《朗读者》舞台上 , 周建平说自己很少设计人生 , 每一件事情他都会专注努力去做 , 但人生选择并没太多设计;42岁的周建平 , 被称为是国防科大的年轻“老”教授 , 多年的历练让他桃李满天下 , 科研、生活、事业扎根长沙;但他却选择了北上 。
周建平说自己并不清楚能干什么 , 也明白前面的挑战有多大 , 但儿时仰望星空的感动 , 却唤醒了他 , “这么一个伟大的工程 , 让我来 , 我就来 。 ”
重拾儿时梦想的周建平 , 勇敢却并不莽撞 。 从大学教授转型航天人 , 并没有花费周建平太久 , 神舟一号的发射 , 周建平边摸索边学习 , 任务做完 , 他已成为彻底的航天人 。
他说 , 能够短时间转型 , 得益于自己多年的专注 , 在和不同领域的专家沟通学习时 , 周建平如饥似渴 , 他如同一块海绵 , 吸取各个专业的科学知识 。 很快 , 他便融入到航天体系中 , 进入到核心 。
2006年 , 加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7年后 , 周建平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 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 , 就是神舟七号的发射 。 神舟七号承载多个实验项目 , 其中就包括航天员出舱行走 。
他所见证的中国航天蓝图背后 , 是航天人对标准的坚持
人类在天空中的每一小步 , 都是航天技术重大进步的结晶 。 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 , 载人航天都是充满风险的 。 压力重大、如履薄冰 , 每一次都在挑战不可能 。 但这些 , 却都是周建平所面对的日常 。
- 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中国声谷冲刺5000亿产值
- 三星|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国际大厂不断调价,从高端机皇跌到传统旗舰价
- 蓝思科技|苹果与34家中国供应商断绝合作,央视呼吁: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短信|关于5G消息,中国移动取得新进展,微信该做准备了
- 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将于1月30日起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智能手机|全球第17位!App Annie报告:2021年中国人均每天用手机3.3小时
- 本周华为小米相继报出的新闻,让我看到中国科技公司未来发展希望
- 中国电信|在Dolby Week,我见识了真正的杜比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