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商业循环的重要性--从美国ICT科技发展历史看中美科技竞争( 二 )



可见不管是四十年代的美国 , 还是五十年代的中国 , 研制本国第一代计算机的目的都是军用 , 也都是通过国家的投资来拉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到了1965年 , 我国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第二代通用数字计算机——109乙机 , 它也是中国的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数字计算机 。 之所以叫“第二代通用数字计算机” , 是因为第一代指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指晶体管计算机 , 第三代指集成电路计算机 。


109乙机运算速度 , 定点操作为每秒9万次 , 浮点操作每秒6万次 , 所用器材全部都是国产的 。 与前年(1963年)研制的119型电子管计算机相比 , 不仅速度有所提高 , 机器的器件损坏率和耗电量均降低不少 , 计算机的平均连续稳定时间也有延长 。 像天气预报初始方程等比较复杂的算题 , 在119机上易出错 , 在109乙机上则比较顺利 。
而为了制造该计算机使用的晶体管 , 我国还专门为此在中科院物理所内成立了我国第一座半导体工厂—109厂(注意晶体管也是半导体) , 该计算机为国防科委抓的重要研制任务 , 为氢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 可见在此时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主要还是靠国防项目的投资拉动 。


而在1973年8月26日 , 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 中国计算机技术进入了第三代 , 也就是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 集成电路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芯片 。
从时间上看 , 在\"两弹一星\"这样的国家国防工程拉动下 ,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看起来似乎也不算太慢 , 而且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半导体工业也开始建立了 , 但实际上背后在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工业的基础环境和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 , 我们可以看下太平洋对岸美国的情况 。


1:从国防需求扩大到各行各业企业的需求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 1964年4月7日 , IBM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IBM 360系统 , 并在1965年开始出货 , 跟我国在七十年代初研制成功首台集成电路计算机相比 , 我国落后的时间看起来也还是在10年以内 ,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IBM在360系列做出了一个高明的设计 , 改变了以往一个型号的计算机用一个操作系统的局面 , 而是整个系列除少数型号外 , 从小到大 , 从低性能到高性能 , 都使用相同的OS/360操作系统 。 在IBM的360系列发布之前 , 不同大小的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指令集和操作系统 , 这意味着每台计算机上面的应用软件都是专用的 , 无法安装使用在另外一台计算机上 。
或者说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专门为客户定制的 , 毕竟当时都是大型机 , 单价高 , 动辄几百万美元甚至更贵 。


用户要想性能升级 , 除了购买硬件之外 , 还必须重新购买和编写所有的软件 , 360系列使得客户可以使用更便宜的型号 , 然后随着需求的增加升级到更大的系统 , 而无需付出重写软件的时间和费用 。 这种灵活性大大降低了进入门槛 。
试想一下你公司所有的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的 , 如果因为现有的硬件性能不符合要求了 , 购买新的硬件就必须换成另外一种操作系统 , 那么所有的应用软件都需要重新部署和适配 , 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 , 甚至两台计算机之间都无法实现软件兼容 , 这种高昂的成本使得许多公司根本不会购买计算机 。


正是有了这样的变革 , 使得IBM的360系列大受欢迎 , 应用在了美国的各个行业 , 包括航空在线票务系统 , 阿波罗登月等等 。
360系列其中昂贵的型号能卖到几百万美元一台 , 而便宜的型号例如IBM 360 model 30 , 该型号和model 40一起是最受欢迎的型号 , 销量占比过半 , 其指导价格就是13.3万美元一台 , IBM还推出了租赁服务 , 使得企业可以以月租的形式租用这些大型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