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算法|独家黑科技回归、不再盲目堆料:vivo S16 Pro轻体验

文章图片


相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 手机并不是像衣服鞋子这般的快消品 , 排除掉意外情况的话 , 少则用个一两年、多则用个三五年 。 以我个人为例 , 受大量数据、使用习惯的牵绊 , 一台用得顺手的主力机起码用三年 。 那么江湖传言的各厂商“半年一旗舰、月月有新机”卖给谁呢?
我想新机的目标人群应该更多是手持隔多代旧款的老用户 , 于是在拿到vivo S16 Pro之后 , 我对体验的出发点就做了一定的调整 , 面对的读者或许应该是手持S12甚至更老机型的用户 。

【设计语言延续 , 手感成为亮点】
这次很巧的是我同时拿到了S16和Pro两款机型 , 而且配色都是颜如玉 , 开箱之后我懵了——这俩手机单从外观、屏幕、手感来看 , 压根无法区分 。 不过也觉得这事很有趣 , 像同一款汽车一样通过“内部差异”来区分 , 或许这是vivo S系列下一步的战略调整?

影像模组的留白云阶设计依然可以看到前辈们的身影 , 而AG磨砂玻璃在颜如玉身上则换成了玉质工艺 , 保留玻璃晶莹剔透的同时加入了玉石色泽纹路 , 手感方面确实给到我很大的惊喜 , 玉石的温润和陶瓷的密实感都有体现 。


之前那颇为有趣的光致变色再度回归 , 通过明暗浓淡的色彩变化 , 让手中的这台颜如玉可以呈现不一样的风貌!

当然 , 作为Pro级别的机型 ,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采用金属中框 , 虽说这样做可以在减轻机身重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对通信信号的干扰 , 但我依然觉得金属中框对于提升握持感和耐用度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硬件配置并不激进 , 追求稳定而非盲目堆料】
从猎户座到骁龙再到天玑 , S系列在硬件核心上并不会刻意冲高 , 我猜想原因有三——
定位、价格、设计!
一向以爱自拍、享轻薄、冲销量为主要宣发点的S系列有其清晰的用户群体 , 好看好用还耐用、价格也能承受是最直接的需求 。

4nm制程的天玑8200作为“发哥”雄起后的新款次旗舰SoC完全可以堪此重任!LPDDR5+UFS3.1的内存存储组合也是目前的主流水平 , 应对常见的游戏、应用、影音拍摄并不会有拖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