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2021科技创新陷阱:元宇宙成吞金兽,自动驾驶比火箭还烧钱( 四 )


并且,图森未来尚未实现量产,目前仅拥有80辆卡车。
总结来看,2021年自动驾驶仍处于高投入阶段,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头部企业披露的融资总额已经接近百亿元。
商业化虽然在逐渐落地,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家企业跑出可行的盈利模式,技术鲁棒性、量产、法规空白等问题还在制约商业化的进展。
五、商业航天遇冷,资本不再“赌未来”当我们把目光从地面望向太空,会发现自动驾驶火热的同时,商业航天却在2021年的资本市场遇冷了。
今年公开披露拿到融资的火箭研发商只有星河动力和深蓝航天两家,但均未披露具体数额。
商业航天的“生命线”是火箭发射成功,盈利的前提是火箭可回收,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企业的盈利空间十分庞大。
作为参照,Space X去年一年的发射服务收入为20亿美元。但如果火箭发射失败,前期投入再多也会功亏一篑。
所以,商业航天的投资很像是“赌未来”,由于前期投入过高、行业玩家少、投资回报长且有较大不确定性,商业航天在资本市场一直不那么受追捧。
从2015年到2019年,5年总投资额刚超百亿,和芯片、自动驾驶等热门企业相比是杯水车薪。
但去年商业航天领域却迎来了一次融资小高潮,总投资额超60亿元,增速超200%。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火箭研发商均获得多轮融资。
其中,星际荣耀和蓝箭航天单笔融资额最高均达12亿元,刷新了行业记录,蓝箭航天更是在一年内完成4次融资。
或许是去年融资太多没有消化完,或许是火箭发射迟迟没有进展,在星际荣耀今年第一次发射失利后,就有投资人公开质疑航天的商业化,怀疑其像AI一样只是为投资人编造的美好故事:

  • 中国的卫星发射中心一年能够腾挪多长时间给民营商业航天,真实需求到底如何?
  • 以火箭为主的民营商业航天有利润吗?
  • 民营火箭有竞争优势吗?
但遇冷或许正是市场变理性的开始,在这一年,民营商业航天并没有停止进步。
今年星际荣耀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500秒飞行模拟试车,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大范围变工况涡轮泵水力试验也取得成功,使民营商业航天离液氧火箭更近了一步。
深蓝航天试验火箭完成米级垂直飞行试验也标志中国液体火箭重复使用技术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
资本也没有放弃商业航天,而是把视角从火箭制造商更多地转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周边产业。
火箭|2021科技创新陷阱:元宇宙成吞金兽,自动驾驶比火箭还烧钱
文章插图
图源:时代财经
但以上融资数额还远远赶不上热门赛道,国内的商业航天离盈利也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近日有媒体报道,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曾两次与中国航天站“擦肩而过”,差点相撞。
在马斯克一骑绝尘的情况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其会构筑商业航天霸权。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与冲突可能已经来了。
六、元宇宙:最疯狂的“吞金兽”与以上硬科技行业相比,元宇宙作为下半年突然在火起来的风口,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它到底包含哪些行业、企业,甚至没有人能精准定义它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认知的元宇宙就是《头号玩家》电影中的《绿洲》游戏,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数字世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堪称今年资本市场最庞大的“吞金兽”。
投中网曾描述过一个发生在创业者身上的事:街边快餐店吃口盖浇饭,隔壁桌大谈元宇宙,讲到一个人融资能力超凡,和投资人见面,先聊一小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