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李彦宏的“孤岛”,一路向“难”( 三 )


百度的\"万历十五年\"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30岁之前 , 李彦宏没空思考这个问题 。 在谷歌高呼“Do not be evil”的那个年代 , 李彦宏从容地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累积 。 在31岁的圣诞节 , 怀揣着“超链分析技术”和VC预付的10万美金回了国 。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就像刚刚犁过的地 , 释放着对肥料的渴望与土腥味 。
和丁磊、马云这些从“田间地头”钻出来的创业者相比 , 领略过硅谷风情的李彦宏 , 出师便是一身金箔 , 而后更是把金箔炼成了金铠甲 。
许多年以后 , 魏则西在知乎上回答了开头那个问题 , 金光灿灿的李彦宏从此氧化成黑色 。
百度身陷舆论危机 , 李彦宏作为百度最具象化的品牌符号 , 带着女儿频频走向台前 , 营造人性的温度 。
就像人们常在百度年会上看到的那样 , 他用不那么娴熟 , 甚至略显尴尬的才艺 , 营造一个“深情多才又多金”的轮廓 。
习惯享受景仰的人 , 很容易沉醉于大众追捧的那个“自我” 。 没有人告诉李彦宏 , 荧幕前的感动无法恒温 , 品牌的温度终究还是要通过产品体验注入 。
近些年 , 对于“百度错过移动互联网”这一选题的论述者众多 , 大家都喜欢归因于战略迟缓 。 但鲜少有人指出 , 战略上的傲慢才是迟缓的关键 。
谷歌撤离中国市场后 , 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份额达到了顶峰 , 彼时也出现过竞价排名的缺陷被曝光整改等事件 , 但影响范围不算太大 。
百度进入了“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竞争对手”的时代 。 于是我们看到 , 在最应该躬身入局的2010年 , 百度开始做起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布局 。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 , 李彦宏或许打心眼里是看不上的 。
不难想见 , 以技术见长的李彦宏 , 内心应该也和许多产品经理一样 , 对此嗤之以鼻:“这有何难?给我钱 , 我也能做出来” 。
如果李彦宏能早一点意识到 , 人心向背才是攸关软件成败的核心;如果他能早一点看透 , 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根本是人性 , 或许百度也能“Think Different” 。 但技术的优越感犹如眼前一叶 , 遮蔽了一切 。
2013年到2014年 , 百度终于开始大规模向移动转型 。 尽管感受到了移动端的大潮 , 但李彦宏的态度从那时定的指标依然可以窥见一斑:移动搜索量要能超PC搜索量 , 就说明转型成功了了 。
2014年第四季度时 , 百度移动完成了指标 , 百度上下都认为转型已经成功了 , 于是开始大举进军O2O 。
这也致使2015年和2016年如同百度的“万历十五年” , 被扎扎实实地浪费了 。
收购91无线之后 , 命运便频繁与之开玩笑 。 2015年 , 百度账上的现金流只有500亿元 , 李彦宏便决定拿出200亿元做O2O 。 然而那一年恰逢资本市场疯狂加注O2O , 顺势把百度O2O拖入了烧钱的泥沼 。
砸了半壁江山出去 , 却始终陷入烧钱的状态 。 百度股价一直萎靡不振 。 2016年之后 , 便很少见到李彦宏再提O2O了 。
2019年 , 百度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 , 老臣向海龙离职 , 李彦宏的口吻中再没有了往日的温情:“向海龙是PC(个人电脑)时代的老臣 , 已经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思维了 。 ”
沈抖接任后 , 搜索、信息流、内容资源、商业化工具都开始向百度APP聚拢 。
大刀阔斧的变革成绩单可圈可点 , 凭借“信息流+搜索”两大引擎 , 百度在用户总量、活跃度、广告收入上 , 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
可是提及百度 , 人们依然对百家号的文章质量不佳、对搜索结果过多挤占、商业广告的干扰仍是颇有微词 。 百家号、搜索等产品的体验问题并未从用户端得到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