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被周杰伦“困住”的流量大作手( 二 )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易云版权方面的缺失 , 同时也反哺优质内容快速形成 , 形成了一个能够自我巩固的音乐社群生态 。
问题在于 , “个性化”、“有态度”永远无法形成规模优势 。 在这个华语乐坛还在靠周杰伦苦苦相撑的时点 , 头部版权缺失带来的短板无法依靠营销事件、培育新人来弥补 。
尽管网易云音乐在加码版权布局 , 也成功通过与乐华战略合作获得对方全量音乐版权授权、参与万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首发等进行版权卡位 , 但在版权投入等方面 , 平台始终弱于分别背靠腾讯、中国移动的TME和咪咕音乐 。
而付费率不占优势 , 直接影响着网易云音乐的市场占有率 。 作为音乐软件的使用者 , 优质大量的音乐版权始终是决定是否付费的第一因素 , 在较长一段时间 , 有大量音乐软件用者保留着“社交在网易 , 付费在腾讯”的使用习惯 。
今年来 , 随着政策影响 , 数字音乐独家版权消失 , 网易云音乐在版权上的相对劣势有所减轻 。 但长期视角下 , 网易云音乐的“版权战争”能否迎来转机 , 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
-02-
情怀与商业不可兼得 , 云村掉入B站陷阱?
去年12月 , 网易云音乐在经过了长达八年的博弈后 , 终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 开盘价位为205港元 , 市值约为426亿港元 。 然而在上市后就遭遇盘中破发 , 当周周五股价跌至199港元 , 市值为413亿港元并持续走低 。



据中国新闻网的相关信息 , 网易云音乐上市原计划募资10亿美元 , 最终整体募资金额却只有4.22亿美元 , 发行价位于发行区间的中端位置 , 而其主要投资者均是此前网易云音乐的相关股东和合作方 , 共认购3.5亿美元 , 来自第三方基金的参与很少 。
回到最初的问题:强劲的营销能力和用户粘性 , 能否得到相匹配的资本收益?
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其实不止网易云音乐 , 豆瓣、B站都陷入过相似的境遇 。
坐拥大量文艺青年、坐拥高影响力影视评分体系的豆瓣 , 曾经站上过无数风口 。 数字阅读、在线音乐、IP改编、内容社群...这些关键词最终与豆瓣擦肩而过 , 涌现出一批在想象力和商业价值上完胜豆瓣的独角兽 。 至于豆瓣 , 仍然在靠微薄的营销收入苦苦相撑 。 在2021年的一次采访中 , 豆瓣团队称 , 目前主要收入以流量变现为主 , 同时在朝电商、知识付费等方向探索 。
无独有偶 , 被称为“国内最大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下一个油管”的B站 , 同样在商业化的十字路口反复徘徊 。 众所周知 , B站通过在视频内容中“0广告”的良心操作圈粉无数 , 也让外界对其商业化创新充满期待 。
但兜兜转转下来 , 除了增值服务和游戏业务外 , B站并没有如愿找到新方向 。 所以外界看到 , B站的广告业务开始提速:2021年Q3 , B站广告业务收入占比已经非常接近游戏业务 , “广告油门”踩得非常明显 。

如今 , 网易云音乐也被困在“要变现还是要情怀”的选择题里——长期投入所建设的纯粹音乐社群 , 如果开始加码广告变现 , 势必会伤害用户积极性 。 同时 , 加速“广告灌溉”也会让云村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个性”和“态度” 。 一旦云村村民的身份认同感被消耗殆尽 , 长期的投入近乎竹篮打水 。

相较而言 , 隔壁TME和咪咕音乐虽然没有如此抢眼的营销表现 , 但是在商业模式和产业链布局方面更加务实 。
前者与QQ、微信等社交生态融合完善 , 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音乐生活体验 。 叠加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 形成了从K歌、音频直播、虚拟直播间、跨服直播活动在内的场景覆盖 。 后者通过中国移动的渠道优势 , 在商业变现方面打开优势 。 2021年 , 咪咕音乐凭借超2.4亿的中国移动视频彩铃用户规模 , 以及超1600家版权合作方和超4000万首正版音乐内容 , 让“音乐货币化”畅通无阻 , 如今又能与集团的视频彩铃业务发挥协同效应 , 让5G+音乐+营销发生化学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