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不是腾讯、阿里们的“专利”( 二 )


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进行去中间化的处理不同 , 产业互联网玩家在于产业端进行了结合之后 , 并不是以这样一种结合为终点的 , 而是以是否有新产品的产生为终点的 。
简单来讲 , 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产业有新的产品的产生 , 而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信息服务上的优化和提升 。
没错 , 互联网巨头的确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流量 , 可以说 , 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信息对接的服务做到了极致 , 但是 , 他们的这种极致的服务仅仅只是局限在信息层面 , 并没有真正对产品本身有任何的改变 。
这才是互联网模式走入到死胡同 , 而不得不进行改变的根本原因 。
那么 , 如何才能有新产品的产生呢?仅仅只是有数据和流量就可以了吗?
很显然是不行的 。
我们必须将新产品生产出来 , 才算是真正完整了产业互联网的全过程 。
然而 , 互联网巨头并没有完整的产品生产线 , 它们还需要将自身的资源与具备了完整的产品生产线的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在一起 , 才能真正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完美闭环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产业互联网 , 同样不是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利” 。
产业互联网玩家是虚实结合体 , 而非虚实分离体
尽管互联网巨头们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 甚至将实体经济彻底逼退到了角落里 , 但是 , 我们依然要看到的是 , 互联网玩家们仅仅只是在虚拟经济层面有优势 , 说白了 , 他们还仅仅只是一个局限于某一种经济形态的存在 。
然而 ,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 , 真正能够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 , 并不仅仅只是具备单一的素质就可以的 , 若想要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 , 必须是一个“综合型选手” 。
同互联网玩家仅仅只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建筑起巨大的规模优势不同 , 他们在产业端若想要建立起相应的优势 , 必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同互联网玩家需要耗费长时间才能建立一整套的产业链条不同 , 有关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 , 那些业已具备了产业链基础的玩家 ,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技术优势 , 快速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 从而达成比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还要完备的结合体 。
产业互联网玩家需要是一个虚实结合体 , 而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是一个虚实分离体 , 抑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拟经济体 。
同时 , 互联网巨头们想要建构一套虚实结合体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 要比那些实体经济玩家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系统 , 并且建构一套虚实结合体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产业互联网 , 同样不是腾讯、阿里们的“专利” 。
产业互联网的目的不是维护互联网 , 而是消灭互联网
回顾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 仅仅只是看到了互联网回归实体经济的大方向 , 为了适应这种大方向 , 维持业已获得的规模优势 , 于是 , 他们便开始用产业互联网标榜自己 。
后来的阿里、腾讯、美团等巨头 , 无一不是如此 。
事实上 , 产业互联网的终极目的 , 并不是为了维护互联网 , 更不是为了维持互联网巨头现有的地位 , 而是为了消灭互联网 , 特别是告别互联网时代以平台和中心为主导的底层逻辑 。
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 , 产业互联网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维持互联网的地位 , 甚至像阿里巴巴那样 , 试图借助新零售的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S2B模式试图进一步维持自身的地位 , 那么 , 显然低估了产业互联网的作用 , 更曲解了产业互联网的内在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