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车市的冰与火:众星捧月的华为( 二 )


但这一切 , 我也只能称之为“试水” , 离真正的下场造车尚有距离 。
毕竟华为做任何事情 , 如果没有把握是不敢把所有大招都放出来的 。
而对于问界M5而言 , 它缺少的大招恰恰是未来智能汽车不可或缺的“灵魂”——HI自动驾驶系统 。 这套系统的实力 , 在年初极狐阿尔法S的自动驾驶路测中 , 已经震撼了整个业界 。
2021车市的冰与火:众星捧月的华为
文章图片
阿尔法SHI版搭载了一套混合感知解决方案 , 包括3枚位于车头的华为96线激光雷达 , 车身四周的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 再加上400TOPS的芯片算力 , 满足全天候360°全方位覆盖 , 实现市区1000km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 在量产L3级自动驾驶中具有一鸣惊人的实力 。
2021车市的冰与火:众星捧月的华为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 , 问界M5的驾驶辅助系统仍然只是相对平均的水平 , 硬件上搭载了1个高感知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 , 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 。 并且华为并没有公布与之相关的软件优化 , 甚至官网都没有相关的配置宣传 , 说明整套驾驶辅助系统的表现很可能和赛力斯SF5没有本质区别 , 而后者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
2021车市的冰与火:众星捧月的华为
文章图片
既然“灵魂”如此 , 想必华为只是把问界M5当作展示鸿蒙生态的车端样板 , 消费者感受到的“花味儿”也主要集中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 华为的选择无疑是比较保守的 。
主机厂担忧“灵魂” , 供应商眼馋“躯体”
目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并不算少 , 包括但不限于北汽、长安、广汽、赛力斯、沙龙等车企 , 但是对于不同车企的定位 , 华为给出的合作尺度却各不相同 ,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华为对造车主动权的追求和担忧 。
2021车市的冰与火:众星捧月的华为
文章图片
比如说华为与北汽携手后 , 就根据旗下产品给出了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两套方案 。 其中北京魔方作为HarmonyOS车机系统的燃油车型 , 明年上半年将正式发布 。 而此前搭载了华为HI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HarmonyOS车机系统的ARCFOX极狐阿尔法SHI版也已经开启小批量交付 。
但是后者的蓝谷麦格纳出身 , 已经在双方合作中增添了几分不和谐的因素 , 尤其是华为对于生产标准的要求与之难以兼容 , 最终把鸿蒙座舱系统的首发交给了问界M5而非极狐 。
这一幕 , 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
其实这就是之前上汽“灵魂论”的反向版本 , 主机厂手握技术、研发、生产等环节的主导权 , 却愈发担心软件先行的行业生态最终会让他们沦为互联网公司的附庸 。 反过来看 , 互联网公司也深感软硬件整合研发的重要性 , 所谓的开放生态无法提供不可替代性 , 只有从上到下全程把控 , 才能避免双方因理念不同所带来的掣肘 。
这也是华为不愿把手头的问界M5打磨成一个完全体 , 就着急推向市场的核心原因 。 毕竟作为一副“躯体” , 赛力斯在当下的中国车企中是与华为配合最为密切 。 而这也符合华为“先入局、后迭代 , 一步步做大”的风格 , 毕竟之前造手机的成功密码也是如此 。
而在另一个角度来看 , 华为目前在汽车领域最能拿的出手的 ,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鸿蒙车机系统和HI智能驾驶辅助 , 其中更具品牌烙印、高度生态绑定、快速优化迭代、关乎直观体验的车机系统放在了自有渠道销售的问界M5身上 , 而技术含量更高的自动驾驶则交给了大厂合作的车型 , 某种程度上也规避了大包大揽带来的一些责任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