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达摩院王刚离职的这一刻起,AI落地创业的新时代启幕( 二 )

  • 等等。
  • 与上述科学家从企业界去往学术界不同的是,王刚本次离职创业并非重返学术界,而是选择了在产业界再度出发,这也证明了AI科技评论观察到的趋势:人工智能正在逐步落地,产品化成为新一轮产学结合的重心。
    业内普遍的共识是,AI大厂出现的“科学家出走潮”,主要原因是AI公司的商业化难题并未解决,引进AI科学家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与投入的成本不成比例。而对于不少科学家来说,此前加盟企业界是为了获得在学术界稀缺的资金和数据资源,来完善自己的研究;但一旦科学家与企业盈利目标发生冲突,回归学术界也自然成为了新的趋势。
    但企业界也不是一无所获。在科学家与产业界的磨合中,也有一批科学家注意到了学术研究与产业落地结合的价值。尤其在CV领域,四小龙中均有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CV大牛、前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贾佳亚,也在离开腾讯后创办了思谋科技,从CV为工具发力智能制造。
    近几年来,CV与深度学习领域研究在经过了几年的红利期后,不仅拔高了学生毕业择业期望值,近年开始被一些毕业生视为就业的“重灾区”。过去几年中,以阿里和CV四小龙等提供算法支持的公司提供的岗位趋于饱和,计算机视觉从算法落地出现瓶颈,市场供需两侧出现不平衡。
    在知乎上,我们注意到了近几年毕业生讨论内容的变化,从2018届讨论的“算法岗是否值得进入?”,到2019届讨论的“怎样看待算法岗竞争激励,供大于求?”以及2020届的“诸神黄昏”和2021届的“灰飞烟灭”,都在反映着近年新毕业的学生的落差。
    与学生们的判断不同,产业界近几年的困扰则是“招不到合适的人”。对于学术界看重的发Paper的能力、学术上的创新,在产业界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必要条件。
    在雷峰网《AI四小龙之间没有战争》一文中曾提到,如CV这种以技术名称来定义公司属性的企业,初期均以技术驱动业务,拿锤子找钉子;随着2019年开始行业进入下半场,锤子与钉子角色发生转换,四小龙也开始差异化竞争,将业务视为重心,技术作为辅助,先找钉子,然后制造合适的锤子。
    与“四小龙”可以先拿锤子找钉子不同,进入AI下半场,新的创业企业也需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落地,“先找钉子后造锤子”。本次王刚离职创业的清洁机器人领域属于CV与机器人学的交叉与落地应用,不仅机器人的视觉功能是机器人研究中的重点,移动机器人的SLAM等问题中包含大量CV相关的内容。除了CV与机器人的结合外,CV与计算机图形学的结合(元宇宙等)、CV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结合,也都有望成为CV创业的新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AI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框架的使用门槛很低,但并不代表视觉、语音等领域的门槛低,从大多数学生做的“不那么深的深度学习”与CV希望达到的“通过图像等感知器数据去更好的理解世界”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科学家出走潮”中,有更多像王刚这样级别的科学家看到AI与实际产品结合价值的科学家选择留在产业界创业,不仅能推动AI落地的进程,也有助于扭转AI人才培养的误区;而如何顺应这种趋势来保护自己的科学家,也对AI大厂提出了新的考验。
    推荐阅读
    学术界|达摩院王刚离职的这一刻起,AI落地创业的新时代启幕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