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通快运3亿美元融资看,快运这片“大水”何时出“大鱼”?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 , 作者|贾艺超 , 编辑|小L
临近岁末 , 中通快运宣布完成超3亿美元B轮融资 。 这给在资本市场表现稍显冷清的快运市场 , 带来了一波关注度 。 此前 , 中通快运于2018年6月和2020年5月分别完成A轮和A+轮融资 , 投资总额超1亿美元 。
放在整个2021年来看 , 这种数十亿元级别的融资规模都是罕见的 。 整个投资环境趋于理性 , 行业格局趋于稳定的细分市场 , 此轮融资所透露的信号有着特别的意义 。
1、撬动市场头部格局的黑马
正如中通快递以“追赶者”的身份 , 最晚进入市场 , 但用较短时间跑到“领头羊”的位置 , 中通快运似乎也在沿着这一套路子重走 。
从2016年开始 , 以中通快运为代表的加盟制跨界玩家 , 是最晚进入市场的一批企业 。 与同期进入的玩家相比 , 有些企业要么缓慢试错 , 有些则干脆被扼杀在起网阶段;相比之下 , 中通快运无论是从起网模式上 , 还是从发展速度上 , 都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
或许是前浪踩过的坑 , 让后来者有效避免了走弯路;也或许是 , 中通本身有着一套自身成长理论;一路走来 , 我们可以看到 , 快运市场的玩家都或多或少经过战略的迷茫期 , 而中通快运走的每一步都很有节奏 。
1)起网阶段 , 借力快递 。
与快递市场一样 , 快运市场是一个高网络效应、高规模效应的细分市场 , 因此业内一直有句话叫“无网络 , 不零担” 。 过去的网络起网节奏 , 基本是先打华东、华南等“产粮区”再打全国 , 而中通快运起网便是全国网 , 仅用10个月的时间 , 就完成全国网络的搭建 。
这一时期 , 被看作是快运市场的最后一波窗口期 。 中通快运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赶时间 , 借力快递是一种有效手段 。 据了解 , 起网早期快运快递的网点重合度高达90% 。
从中通快运3亿美元融资看,快运这片“大水”何时出“大鱼”?
文章图片
2)成网阶段 , 去快递化 。
中通快运的成网阶段 , 放在整个快运市场来看 , 已经过了规模原始积累阶段 。 彼时 , 安能货量已经超越德邦 , 壹米滴答也通过模式创新的方式在货量上进入了一梯队 。 对于中通快运而言 , 如何在这个市场中抓规模 , 如何保持高增长 , 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
要做战略调整 , 一把手首先要对两个市场有基本的判断 。 中通快运董事长赖建法曾指出 , 快递和快运是两个概念 , 快运的服务需求要比快递更高 。 快递基本是电商件 , 快运则是市场、工厂件 , 二者的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标准都不一样 。 这种情况下 , 以快递的做法做快运显然是不适用的 。
因此 , 从中通快运成立一周年时起 , 其就开始去“快递化” , 避免网络出现快递网点的服务惯性 , 用两年时间挤入“万吨俱乐部”成为其中最年轻的玩家 。 如今 , 中通快运货量峰值可以稳定在3.1万吨左右 。 而这个过程中 , 截止至2021年 , 中通快递、快运两张网络的加盟商重合度已经低于20% 。 这种网络结构的优化 , 一定程度上成为中通快运保持高增速的动力 。
3)发展阶段 , 打磨底盘 。
价格战背后打的是成本战 。 对于这一逻辑 , 相信中通在快递市场最有体会 。 从2016年快递企业陆续上市以来 , 中通快递的重资产投入就没有停过 。 重资产、重运营之下 , 累积的是打磨到极致的成本管控能力 。 而这也是其在快递市场从“追赶者”到“领先者”的秘密武器之一 。
对分拨中心、自营车辆等重资产的投入 , 可以从中通快递的财报数据中扒出来 。 直到前段时间运联智库采访赖建法的时候 , 其对场站的设计、对不同车型的转换逻辑等分析中 , 我们也从中意识到中通的这种成本管理能力是渗透在骨子里的 。 (点击回顾运联智库此前采访赖建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