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二 )


人机博弈
又到了用餐晚高峰。
梁安站在取餐台后,熟练地完成“装满可乐、包好汉堡、把食品装入纸袋并塞入纸巾”这一整套动作,虽然整个过程耗时不到1分钟,但取餐台前仍挤满了等待取餐的用户。
今年年初,梁安成为了深圳麦当劳的一名兼职咖啡师,在咖啡业务不忙的时候,通常就会被叫来支援店里其他岗位的工作。“这已经是12月里第5次了。”梁安的口气并不是抱怨,反倒有些无奈。
一切都源于麦当劳开展的为期21天的优惠活动,员工内部称它为“小88”——5块钱的汉堡、20元的麦乐鸡礼盒、12元的麦辣鸡腿堡和可乐套餐,每天推出一款优惠产品,吸引了不少人来“薅羊毛”,大量消费者涌入下单使麦当劳的点单系统一度崩溃,甚至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
年轻人|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文章插图

事实上,公司提前做了备人、备货的准备,但无奈的是,如今让消费者下单的入口太多了。
“美团、饿了么、微信小程序,再加上门店里的自助点餐机,以及人工点餐。”梁安掰着手指头一一数过来,“订单从各个渠道进入,但后厨就只有这些设备,即便备货充足,半成品炸制也需要时间。”
虽然梁安与同事们都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全力以赴,面对大量涌入的订单,依旧显得力不从心。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公司策划这样的活动根本不顾及员工感受,“活动时员工恨不得一人当五个人用。”
同样抱怨的,还有取餐台前苦苦等候的用户:“系统提示可以取餐了,跑来一看,店员叫到的取餐号却距离自己的还差了十来个。”
面对顾客的质问,梁安只能一遍遍地道歉。对此,他也很无奈:“这关系到门店配餐速度的考核,只是我们无法和顾客明说。”
按照规定,出餐速度一旦超过100秒,订单栏就会变黄并发出提醒,黄色的订单会拉低门店平均配餐速度;而且门店联网,麦当劳深圳分部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每个门店的配餐速度。
如果出餐速度过低,门店经理会被上级领导通报批评,因此经理通常会让员工把即将超时的订单先打出来,而这个动作反应到系统中,便是配餐台打印单号,消费者同步收到取餐提示。
九点以后,用餐高峰也渐渐退去,梁安和同事们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只是,这样如马拉松冲刺般的工作节奏,才刚刚开了个头。
不过,梁安对此倒也心平气和:“都是被系统逼的,无论是我们店员、经理,还是顾客,大家也都不容易。”
所幸的是,如今的系统还没有智能到一点空子都钻不了的地步,而“小88”的优惠也只有21天,梁安知道,与系统的博弈明天还将继续……
无处可逃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数据科技公司。借助智能系统和算法,便利蜂从工厂、物流、陈列甚至打扫卫生都交由系统做决策,好的一面是借助系统可以快速进行标准化复制,也能加快人员上岗速度;但另一方面,人则沦为了机器的“工具”。
在便利蜂工作过的员工曾表示,每天拍照要花费大量时间,上货、理货架、上下班打卡、清洁任务等都要拍照留存,如果动作慢根本完不成系统任务。
不仅如此,店内密集的监控还会时刻监督店员,一旦离开监控区域3分钟以上,后台就会语音喊话,询问离开原因,并要求马上回到监控区域。
年轻人|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文章插图

有员工调侃,便利蜂在业内被称为“便利店行业的黄埔军校”,锻炼两个月出来别家便利店都抢着要。只是,在如此“强大”的系统中锻炼出来的员工,若是失去了系统的管控,果真能干好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