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在发布会上介绍FAST最新科研成果。|中国天眼收获测量星际磁场、发现快速射电暴等重要成果
文章图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在发布会上介绍FAST最新科研成果 。 中新社采访人员孙自法摄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采访人员孙自法)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 通过国家验收近两年来和向全球开放共享近一年来 , 高质量运行 , 已发现约500颗脉冲星 , 并在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快速射电暴观测及研究等重要天文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 。
文章图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王培副研究员在发布会上介绍FAST在快速射电暴领域科研成果 。 中新社采访人员孙自法摄
北京时间1月6日凌晨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中国天眼” , 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 , 在测量星际磁场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论文 , 获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上线发表 。
在论文发表前夕 , 中科院于1月5日在北京举行2022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 , 专题介绍大国重器“中国天眼”高质量开放运行及系列重要科研进展 。
文章图片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在发布会上介绍FAST在脉冲星搜寻方面科研进展 。 中新社采访人员孙自法摄
为解决恒星形成问题提供重要观测证据
磁场在恒星、行星和生命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但过程复杂 , “磁通量问题”因此是恒星形成中经典三大难题之一 , 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测量也成为全球天文界的共同挑战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庆道冲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 , 利用“中国天眼”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 , 研究发现星际介质从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 , 异于标准模型预测 , 从而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
李菂研究员介绍说 , 中性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 , 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 , 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 。 最新研究中 , 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拥有无与伦比的灵敏度及优良的光路设计 , 首次实现了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塞曼效应的探测 , 获得高置信度星际磁场测量 , 这是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探测分子云磁场“从0到1”的突破 。
他表示 , “中国天眼”探测到的磁场强度只有地球磁场的十万分之一 , 比恒星形成标准模型预测的磁场强度弱至少3至4倍 。 该研究结果揭示 , 分子云在致密云核阶段即可超前达成磁超临界状态 , 可能存在比标准模型更有效的磁场耗散机制使得恒星形成提前发生 。 因此 , 这项成果有望将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 , 拓展成为星际磁场测量的重要系统性探针 。
文章图片
《自然》封面设计稿 , 呈现金牛座分子云天区的星际介质和磁场 。 国家天文台供图
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
快速射电暴(FRB)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射电波段最明亮的爆发现象 , 起源未知 , 也是当今最大的天文热点前沿领域之一 。 目前 , 已有数百例快速射电暴被探测到 , 其中仅少数呈现出重复爆发的现象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王培、朱炜玮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中国天眼” , 对编号FRB121102的快速射电暴、也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重复暴进行观测 , 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 , 获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 , 超过此前快速射电暴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爆发事件的总量 , 首次揭示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 , 该成果论文已于2021年10月在《自然》发表 。
- 电影|国家发改委:鼓励网络视频平台限时低价电影放映
- 智能|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国家安全|英方自曝在华为内部安插间谍:把华为查了个遍!
- 西方国家|打铁还需自身硬 华为新公司成立或为自研芯片生产发力
- 华为|华为SmartDC入选国家目录:性能提高97.8%,间接蒸发冷却
- 比重|国家邮政局: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亿件
- 芯片|美国秘密封锁的技术,被中科院一举攻破,时间缩短了1000倍
- 芯片|比原子弹还难造的光刻机,全世界仅俩国家掌握技术,有这么难造?
- 邮政|国家邮政局: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