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如何看待线下冥想服务( 三 )


受训者会权衡付出与收获的占比,最终选择效率更高的线上冥想方式进行训练,线下服务的复购率很难维持。并且线下冥想最核心的在于老师和冥想内容,老师训练技巧可以通过声音、气息、节奏的培养进行提升,而当前的冥想内容已经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很难形成壁垒。
那么,线下冥想要如何破局呢?是否还能给线上服务提供借鉴意义呢?
三、线下冥想的未来1. 如何破局根据上文的分析,线下冥想在服务的效果上是优于线上服务的,只是存在较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那么破局的方式就是扬长避短。
利用线下建立更可靠的连接,增加对线下冥想体验的记录和宣传。同时建立线下客户的线上社群运营,维持用户的活跃度,提升复购几率,降低用户的流失率。
建立线下服务的壁垒,打造专业性更强的训练师,以心理学角度普及大众对冥想的认知;同时丰富线下服务的多样性,将冥想与不同的场景结合,形成冥想+的泛冥想内容,如冥想+舞蹈,冥想+绘画,冥想+饮食,冥想+种植,冥想+宠物,冥想+整理(参考莫守MineSoul)。
训练|如何看待线下冥想服务
文章插图
提供灵活的线下冥想场地,参考美国的“卡车上的冥想室”模式,可以省去租金,同时可移动的特点将冥想带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用户可以就近选择方便的冥想室。
另一方面,等线下冥想的业务量上来后,可以参考超级猩猩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下冥想服务平台,将冥想训练场地和课程整合后提供给用户。提供零售预约方式,用户可以按次付费。在全国各地建立工作室,提供地理位置广和密度高的场地。
2. 如何助力线上服务尽管线下服务存在诸多优化点,但其优势也是不容忽略的。将线下冥想的优势“效果更好+社交互动属性”移植到线上冥想服务中,对线上冥想服务来说,是很好的助力。
建立线上虚拟冥想室,提供多人云冥想的服务模式。
云冥想将音频和视频方式结合,用户进入冥想室可以选择虚拟的冥想场景或者分享此时此地真实的环境信息。
冥想内容分为真人指导和录播课程,前者是有真人老师参与,实时陪伴冥想成员,答疑解惑,客单价高;后者是录播课程,冥想室中只有训练的学生参与,客单价低。提供多样的冥想方式,供用户自主选择。
冥想室的成员可以借鉴游戏玩法,邀请好友或陌生人匹配组团,实时参与。冥想结束后,可以语音或视频分享冥想感悟,拍照打卡留念,以及建立长期的冥想陪伴小组。
总的来讲,以上方式提升了冥想的社交体验,冥想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孤独行动,而是有陪伴和参与感,用户与老师、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更强的连接,同时冥想的效果也大大提升,增加用户的体验和使用频率。
四、总结本文开篇以国内冥想业务的布局入手,引出线上冥想的现状和服务方式。以一次实际的线下服务体验切入,分析线上和线下冥想的区别:

  • 从市场情况分析:海外市场移动端渗透率不高,用户更多习惯线下多人冥想;而国内冥想服务以线上为主,线上为主要的获客渠道。
  • 从用户体验分析:线下冥想效果更好,社交性更强;线上冥想更便捷,更省钱。
  • 从盈利方式分析:线下冥想主要靠场地服务费或团课会员盈利;而线上冥想盈利方式多样,出了订阅会员,还有泛冥想电商收入和社群运营费用。
在分析线下冥想未来方面,如何优化线下冥想的体验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