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被太空垃圾包裹,航天任务受到影响 漫天垃圾还需分类处理( 二 )


杨宇光介绍道 , 目前追踪监测太空垃圾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 分别为雷达观测和光电观测 。 雷达观测的原理是地面向天上发射无线电波 , 空间轨道中无论是正常工作的卫星还是太空垃圾 , 都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地面 。 地面雷达站接收到空间物体反射回的无线电波后 , 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 便可实现对太空垃圾的发现、编目 , 以及对其位置、速度等运行信息的监测 。
区别于传统的有源雷达 , 不久前 ,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了一种监测太空垃圾的新方法 , 利用的却是无源雷达 。 无源雷达自身不需要发射机来发射电磁波 , 主要依靠接收他源反射的微波能量来对目标进行探测 , 通常拥有更高的灵敏度 。 由于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中发射大量无线电波 , 其中一部分便会被太空垃圾反射回地面 , 进而被无源雷达接收到 , 实现对太空垃圾的监测 。 杨宇光表示 , 该方法理论上或许可行 , 但实际应用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了解观察 。
除了雷达观测 , 常见的监测太空垃圾的方法还有光电观测 。 该手段主要利用光电望远镜观测空间轨道中的物体 , 主要设备有大视场空间碎片光电望远镜等 , 但通常其只能在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下才可实现观测 。 杨宇光表示 , 不管是哪种观测方法 , 目前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尤其是对于微小太空垃圾的监测仍有较大瓶颈 。 他进一步介绍道:“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实现对位于较低轨道的、直径在1厘米以上 , 位于较高轨道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空间物体进行追踪 。 但目前都是物体越大越容易监测 , 而太空垃圾则是体积越小的反而数量越多 。 ”
成本问题制约太空垃圾治理
看得见 , 但不一定“摸”得着 。 虽然人类已经可以对部分太空垃圾进行有效的编目管理 , 但对于如何批量处理这些太空垃圾 , 目前仍然缺乏直接高效的办法 。 杨宇光表示 , 直接捕获太空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 当然是人们能够想到的最简单且直接的办法 , 但却也是成本最高的办法之一 。 “太空垃圾都处在不同轨道上 , 如果要靠近它们就需要不断变轨 , 变轨就需要消耗推进剂 , 成本太高 。 因此这种办法无法用于批量处理太空垃圾 。 ”
杨宇光给出了他认为未来处理太空垃圾可能行之有效的办法 , 首先要区分太空垃圾所处的轨道高低和体积大小 ,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手段 。 由于空间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高度与其环绕速度有关 , 当其速度降低后 , 其所能维持的轨道高度便会降低 , 因此轨道高度特别低的太空垃圾无须进行过多干预 , 其受到外层大气阻力后会逐渐降低速度 , 最后自主坠入大气 , 燃烧殆尽 。
而对处于低轨道上部且体积较小的太空垃圾来说 , 杨宇光认为可以将携带半导体激光器的卫星发射到太空中 , 对体积较小的太空垃圾进行照射 , 高能量激光会将垃圾部分气化 , 蒸气的反作用力会减小其运行速度 , 从而缩短坠落时间 。 “假如这颗卫星可以绕地球旋转相当长的时间 , 那么只要它与太空垃圾擦肩而过 , 就可以对其进行照射 。 虽然一次照射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 , 但若能反复多次照射 , 将会产生显著作用 。 ”杨宇光补充道 , 并且半导体激光不依赖化学燃料 , 只需要靠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便可长久发挥作用 。 而对于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 , 由于其本身数量较少 , 因此派出航天器对其进行捕捉清除或许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
【|地球已被太空垃圾包裹,航天任务受到影响 漫天垃圾还需分类处理】但捕获之后如何处理?杨宇光认为 , 将其直接“扔”回大气层内并不可取 , “那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 也是不划算的 。 ”他指出 , 可以在捕获后给其加装离轨帆 , 帮助其快速脱离轨道 , 坠入大气层 。 离轨帆是一种配置在卫星等航天器上 , 可在太空中实现自主展开的薄膜结构 。 其质量非常轻 , 但薄膜帆面展开后像一个“大风筝” , 可以大大增加航天器的气动阻力 , 从而使其慢慢减速 , 逐渐脱离原轨道 。 杨宇光表示 , 虽然目前有多种清理太空垃圾的手段方法被提出 , 但都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 , 这一方面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在技术上进行探索 , 另一方面各国也应携手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外层空间管理机制 , 合力应对太空垃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