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电商巨头纷纷加速出海,但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二 )


高互联网普及率、低电商渗透率 , 以及年轻化的人口结构 , 这三者的组合无疑为东南亚市场带来了无限可能 。 据eMarketer方面预测 , 到2025年东南亚的电商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近130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近75% 。

此外 , 欧美与日韩澳等成熟市场也仍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 据TikTok for Business联合第三方调研机构德勤发布的白皮书显示 , 这类市场的电商零售规模占全球整体59% 。 面对这一块庞大的蛋糕 , 即便已有亚马逊、eBay等一众强敌 , 显然并没有挡住国内头部电商平台想要去分一杯羹的决心 。 而且SHEIN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 , 无疑也证明这一市场并非铁桶一块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就曾指出 , “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只占全球互联网人口的五分之一 , 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资源 , 追求规模化效应的产品 , 五分之一无法跟五分之四竞争 , 所以出海是必然的“ 。 如今看来 , 或许正如张一鸣所言 ,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 , 出海已经从当年的一道附加题、变成了一堂必修课 。
电商大厂出海 , 策略各有千秋
在目前国内的一众电商巨头中 , 阿里无疑最早就开始了出海的尝试 , 诞生之初便面向全球推出了B2B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 。 随后在2010年 , 面向海外客户的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成立 , 其业务模式脱胎于B2B、而后逐渐转向B2C 。 此外在推进自身跨境电商业务布局的同时 , 阿里方面还不断通过投资、并购来扩大海外业务的版图 。


而东南亚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同样吸引了诸多参与者的入局 , 2021年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便开始在印度尼西亚、英国试水直播电商业务TikTok Shop 。 进入2022年后 , TikTok Shop明显加快了扩展的步伐 , 并相继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落地 。 据公开数据显示 , 目前印尼TikTok Shop的平均月GMV已达到2亿美元 。


【前端开发|电商巨头纷纷加速出海,但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2022年 , 拼多多也瞄准了美国市场 , 并推出跨境电商平台Temu 。 此外 , 拼多多还启动了“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 , 宣布将投入百亿资源包 , 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 , 扶持1万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 。 而对于入驻的商家和企业 , 平台会给与0佣金、0保证金入驻 , 并提供仓储、物流、售后等全方位基础设施服务 。


在拼多多的出海之路上 , 目前国内最大的跨境电商独立站、且同样拥有“低价基因”的SHEIN , 无疑是个不错的学习对象 。 事实上 , 目前Temu所采取的国内供应链+极致性价比这一模式 , 就多少能看出点SHEIN的影子 。 据悉 , Temu不仅将总部安在了广州番禺SHEIN的旁边 , 并有消息称其已与后者的服装供应商沟通 , 还曾开出几的倍高薪吸引其员工 。
此外 , 与国内其他电商企业出海主要发力独立站、直播带货不同 , 京东方面则依托于自身的供应链优势 , 将重点放在了物流仓配等更“重”的环节 。 截至目前 , 京东在全球拥有近10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 , 供应链服务覆盖全球近230个国家和地区 。 此前在2022年6月 , 京东还在美国启用了首个自动化仓“洛杉矶2号” , 并在同一时间上线“京东全球贸” , 主打北美和东南亚市场 。

出海同样是场硬仗 , 除了本地化还有更多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国内各大头部电商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 但在这个过程中依旧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
首先 , 不论欧美、还是东南亚 , 抑或其他区域 , 都需要面对来现有“参赛者”的竞争 , 这其中既有本土企业、也有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巨头 。 此前在2022年5月 , 印度十大电商平台之一的PaytmMall就曾发表公告 , 宣布阿里与蚂蚁集团已从公司退股 , 并将对两者持有的超28%股权进行回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