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用做产品的思路做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早已不只是一个符号( 二 )


在节奏把控上 , 今年的演讲松弛度明显好于往年 。 除了常规的广告时段 , 青年钢琴家罗维成了中场表演的主角 。 在黑白琴键的起伏中 , 音乐缓缓流淌 , 让人恍然有种欣赏某档艺术节目的放松感 。

这种松弛 , 虽有弱化知识密度和用户注意力的危险 ,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听演讲不再那么累了 , 除了停下来消化和回味刚才受到的启发 , 思维还能暂时抽身 , 同时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因为消化知识是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 。
其实 , 前两年观看《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 已经有乏味之感了 。 一方面是因为失去了惊喜之感 , 尽管场面依旧宏大 , 罗振宇依旧慷慨陈词 , 但演讲内容却有明显的“陈词滥调”之感;一方面是因为对罗振宇本人的“祛魅”——当然 , 对罗振宇的佩服之感犹在 , 只是不再奢望能从一场仅有4个小时的、浓缩了1年来多个行业知识的、仅有骨架而没有丰富细节的演讲里 , 找到对自己有巨大价值的启发 。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 , 演讲里的高论也不过是一个侧面 , 一种生活、一种未来趋势的可能 , 更多的可能性 , 恐怕还得自己在实践中找寻 。
吴晓波12月30日的跨年演讲我也看了一些 , 但总觉得观感不佳 , 这可能跟自己当时的心境以及渴望看到的东西不太符合预期有关 。
吴晓波是财经作家 , 所以他的演讲更多聚焦财经行业 。 同往年一样 , 吴晓波的演讲明显更宏观 , 讲得都是大经济、大趋势 , 更多是向外看 , 似乎更适合企业和企业家群体;

而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则是更微观 , 讲得都是小趋势、小思路 , 更多是向内看 , 更加适合个人和普罗大众 。

如果你注意看 , 其实可以发现 , 今年罗振宇演讲的思路依旧是用故事串主题 。 这样的好处在于故事容易打动人 , 并且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说 , 4个小时全程不看稿是个巨大的挑战 , 而故事化则便于记忆 , 可以减轻演讲的压力;而弊端则在于 , 故事化的东西往往让人有种偷懒的感觉 。 故事虽然有趣 , 但一旦故事过多 , 则有种听故事会的感觉 , 而很多金句和启发也容易消解在生动的故事细节里 , 让人徒增记忆的压力 。
但总的来说 , 瑕不掩瑜 。 从大场景到小场景 , 从单场景到多场景 , 当大场面失去了魔力 , 回归初心 , 往小处着眼 , 向内创新 , 有时候反而能获得超预期的回报 。 今年观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 , 便有这种感觉——至少比去年要好很多 。
演讲商业化 , 罗振宇到底还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不同于吴晓波 , 罗振宇对“跨年演讲商业化”这件事显然更加纯熟 。 赞助商冠名及中插广告只是常规操作 , 卖书、卖课程也早已成为演讲中的“带货”标配 。

从过往思维造物(得到)招股书中可以看到 , 跨年演讲收入是得到重要的收入来源 , 除了赞助商 , 每年仅门票收入便过千万 。 去年受疫情影响 ,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收入可谓损失惨重 , 有媒体估算 , 门票加上其他配套收入 , 预计损失接近两亿元 。 今年跨年演讲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 , 对得到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全国疫情管控虽然放开了 , 可对很多人来说 , 大型线下聚会仍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 。
于是 , 选择成本更低的书城 , 在保证赞助商利益的同时 , 与书城谈合作 , 将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绝佳选择 。
既然是书城 , 当然要最大化发挥书的作用 。 1楼、4楼、5楼主背景墙的书架、二楼演讲桌上的摆书等 , 到处摆满了得到平台主推的书籍 。

比如何帆的《变量5》、香帅的《钱从哪里来4》以及罗振宇的《启发》等 。 除了显眼的摆放 , 演讲过程中 , 罗振宇还不忘邀请何帆和香帅上台做新书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