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内创业企业,武汉创业壹村

5月底的武汉闷热多雨,但并没有影响到跑在路上的创业者 。
去年,武汉宣布成立人才招商局,聘请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中海投资创始合伙人鲁众等数十人担任“人才招聘大使” 。鲁众向投资界表达了自己不记得来过武汉多少次,一直在帮助武汉引进人才和资本的深厚感情 。
今年4月,武汉文化发展集团、中海投资、完美世界联合成立5亿元文化产业基金,聚焦武汉文化创意项目 。深圳创投集团执行总经理刘刚也透露,后期准备在武汉筹备50亿规模的文化产业母基金 。
自2014年大众创业爆发以来,武汉的创业氛围愈发浓厚,距离美国硅谷千里之外的光谷也渴望弯道超车 。
“武汉的创业氛围已经很热了,但未来20-30年仍有10倍的增长空间 。这只是数量 。如果是定性的话,未来还有3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武汉的企业家是硅谷的5倍,武汉的孵化器也在快速成长,创业成本是北京的三分之一 。”谈起武汉的创业氛围,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李如雄感慨道 。
武汉高校云集,每年有几百万的留学生,但尴尬的是留不住人 。大部分大学人才都去了北京、深圳,甚至硅谷 。
2014年,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武汉随即启动大学生创业青桐计划,重点支持大学生创业,点燃了全民创业的热情 。今年,武汉共有71个风险投资项目,是前一年的近4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数字仍在大规模上升 。
为给初创企业创造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2016年3月,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号文,为新入驻股权投资企业提供办公用房补贴和结算奖励,其中最高结算奖励2000万元 。
2017年,高校云集却难以留住人才的武汉,意识到本地培养的优质毕业生留存率太低,争夺人才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毕业生留校率仅为62%,低于新一线城市平均水平 。为此,武汉率先打响人才新政第一枪:提出实施“百万在汉大学生创业就业工程”,甚至在全国率先提出“让更多在汉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房租房” 。
接下来,武汉探索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 。3月,武汉宣布,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缴纳公积金,解决在汉就读大学生的住房困难;4月,武汉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建立人才住房建设基金;每年提供1万多个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6月出台9项贴心政策措施,涵盖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等多个领域;10月,武汉市相关部门再次深入高校毕业生群体、高校、企业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在汉留学人员落户、住房、收入等政策,优化人口结构 。
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部门在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武汉市共规划建设“长江青年城”项目14个,规划总用地面积9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 。这些房子将作为在汉就读的大学生的住房,并以优惠的价格出售给大学毕业生 。
武汉的努力确实得到了回报 。在2
【武汉内创业企业,武汉创业壹村】3月以来,发布人才新政的频率更加密集 。前两个月,合肥、长春、南京、石家庄、天津、沈阳、呼和浩特、温州等12个城市密集出台人才新政 。每个城市都在加大力度“抢人”,“送钱”“送房”“送户籍”门槛低,政策力度空前 。天津作为直辖市,距离首都较近,区域优势明显 。教育招生的录取率可以和北京、上海相比,一天就有30万感兴趣的人涌入.
毕业季临近,各大城市抢人政策频发 。
而武汉,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
借力资本
高科技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有数据显示,在武汉优秀的企业中,本土机构支持贡献只有10%左右 。不止是武汉,国内很多高科技公司本土VC/PE支持都只有一小部分 。
从去年开始,上海人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错过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苏州人也开始反思为什么势头落在杭州后面,失去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其实,武汉人也早就反思: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革新优质项目,发展新经济 。
2008年,武汉市第一只政府引导基金诞生 。当时,武汉市财政局和科技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设立了武汉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从此,武汉拉开了资金市场化、基金化运作改革的序幕 。
如上图所示,长期以来,武汉各区开始根据自身特色和产业发展情况,设立了大量引导基金 。政府充当天使投资人,成立引导基金或企业孵化基金,对早期企业进行直接投资 。如东湖高新区,围绕打造“光谷”“药谷”“金谷”“智谷”设立基金;武汉开发区,围绕打造“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电之都”设立基金;临空港经开区,围绕打造“临空制造之城”“网络安全产业之城”“现代健康食品之城”设立基金;中心城区,围绕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设立基金;新城区,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企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设立基金……
正因如此,武汉的风投机构70%是由政府主导的国有投资集团 。在国有型投资机构的背景下,武汉主要投资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大多偏爱传统产业,这也决定了武汉的产业版图 。如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以及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所形成的战略新兴产业 。
在此背景下,武汉被隔绝在互联网圈之外 。创业者们更喜欢建立国企或大型的IT企业,对投资机构也没有意识,创业者们想拿钱第一印象会想到贷款、政府基金 。直到2014年,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武汉启动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青铜计划,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全民创业的热情被点燃,武汉的互联网新兴产业迎来了春天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开始密集关注武汉 。
嗅到风口的“外来”资本正密集“入侵”武汉 。来自创业红娘的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这三年里,通过该平台促成的融资项目达148个,在这些已获投资的项目中,北京的投资机构占26%,上海的投资机构占22%,而武汉本土的投资机构只占13% 。许多知名投资机构,包括真格、梅花天使、顺为资本、晨兴资本、创新工场、红杉资本中国、知卓资本等纷纷来武汉投资 。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此前在媒体采访时表示,湖北的创业者很多,也有很多优秀企业 。从IT类到医疗类,再到消费类的创新企业都有 。在“双创”大环境下,未来会有更多优秀企业成长起来 。红杉资本在湖北也投资了近十家企业,IT类有海豚浏览器、斗鱼等;医药类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华大基因等;消费类有Today便利店……它们都是行业里面排名靠前的企业 。
而投资人杨蓬也表示,武汉有属于自身的产业风口,那便是技术类创新和消费升级 。在消费零售领域,武汉更是有周黑鸭、良品铺子、仟吉西饼等连锁型企业,他们都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
互联网企业达2000余家,要发展50户千亿企业
近年来,武汉无疑成为国家战略聚焦的城市 。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综合改革实验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叠加,让包括小米、科大讯飞、小红书、慕声科技、ofo共享单车、跟谁学、江民科技、尚德机构、猿辅导、东方梦幻、滴滴(Uber)、奇虎360、摩拜单车、神州数码、华发集团、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青藤云安全、航班管家、沪江教育、旷视科技等在内的超20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将“第二总部”落户武汉 。
2017年6月,小米武汉总部正式揭牌,创始人雷军还在参加小米手机全球核心供应商大会时宣布,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在武汉投入230亿元;11月,信中利集团宣布企业华中总部将落户武汉开发区,创始人汪潮涌表示,未来三至五年,信中利在鄂投资规模将达上百亿元;5月20日,中诚信集团也宣布将企业总部迁至武汉……
如今的武汉,俨然已是新经济领域的“创业之城” 。互联网企业已达到2000余家,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30家,在新三板挂牌总计272家,位居中部城市第一 。2017年年度营业利润超过1000万的新三板企业共70家,其中营业利润2000万以上的有39家 。
而武汉显然不满足于现状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明权在GAIS会上介绍:“武汉去年百亿企业有20户,仅东湖开发区就聚集了不少于200家互联网企业,已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 。未来3—5年,武汉将发展过50户千亿企业,大力发展一批隐形冠军企业 。”
为充分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武汉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除了鼓励企业境内IPO登陆A股上市,还对通过红筹模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等实现境外上市的企业大力支持 。企业可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途径,武汉市政府将对境外上市的本土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
《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中,武汉只占了5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天都在变化的武汉正在跃跃欲试,弯道超车 。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王府,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6/431983.shtml
本文源自投资界 王府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