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提起“搬砖” , 您能想到什么?
可能是烈日当头下的挥汗如雨 , 或是数九隆冬里辛苦劳作……总之 , 很少有人会把科学技术与基础建设行业挂上钩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然而 , 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 , 传统的基建行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 想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 必须向科学技术要答案 。
近年来 ,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发力数字化转型 , 利用成立管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契机 , 搭建了百余人科研团队 , 年实现科研产值2亿元 , 为传统的建筑行业由现在的“施工现场”全面转向未来的“智造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 。
数字转型让老行业焕发新光彩
智能泥浆处理设备、3D打印小型预制构件、智能中控自动化控制系统、BIM+GIS平台……在中国中铁诸多项目的工地上 , 来自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已经遍地开花 。 数据显示 , 中铁四局集团管理与技术研究院2020年营销额达1个亿 , 2021年营销额将达2个亿 。
传统的基础建设行业 , 为何需要一家智库型组织?用研究院党委书记方成龙的话来说 , 就是要“建立内外合作交流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 ”
对于基建企业来说 , 项目管理是提质增效的重中之重 。 “我们坚持打造研、用、产一体化的创新链条 。 ”方成龙告诉采访人员 , 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就是科研方向 , 把传统的管理模式、施工工艺逐步“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 。
疫情暴发伊始 , 研究院肩负着返岗复工疫情防控系统的研发重任 。 中国中铁仅项目部就有8000多个 , 总人员超过67.8万人 。
难度远不止于此 。 中铁拥有海量的数据 , 各单位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 研发团队负责人胡伟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让系统真正快速用起来 , 技术团队组成9个技术客服小组 , 为系统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技术保障服务 , 保障了中国中铁的顺利复工复产 。
除了项目管理 , 施工工艺的“数字化”也是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 。 近年来 , 研究院陆续打造出数字化平台、智能工厂和信息化管理等多项成熟产品和服务 。 “比如霍山机制砂智能工厂、旌德机制砂智能工厂等项目 , 在机制砂市场已经形成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 在安徽区域内实现了滚动发展 。 ”方成龙说 。
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 , 研究院加快了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变革升级的脚步 , 综合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聚焦智慧建造、智能管理等方向 , 针对性研发相关高科技集成应用产品 , 构建独特核心竞争能力 。
引才聚才 为科技爬坡添底气
作为中国中铁的骨干力量 , 中铁四局集团组建企业智库 ,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探路 , 恰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最初的时候只有三人筹备组 , 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超过百人的科研团队 。 ”方成龙告诉采访人员 , 组建初期 , 是在全局选拔BIM技术、无人机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装备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以及管理咨询的一部分相关人才 , 从外部招揽软件开发、编程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人才 , 搭建起最初的班底 。
梁昊早先是一名中铁四局四公司的技术员 , 正是看到了研究院发布的一篇关于无人机在工程行业应用的文章 , 他选择主动加入 。 此后 , 他依靠多年对无人机技术的专研 , 在研究院完成了实景建模、BIM+GIS平台开发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应用 , 还成功解决了工程项目模型不清晰、定位不精准等问题 。 2021年由梁昊担任教练的无人机测量团队 , 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无人机测量大赛中荣获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