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图省事、紧裤腰,65亿用户规模,影视OST怎么失灵了?( 二 )


一方面 , 部分影视团队更热衷于快节奏、低成本的制作方式 , 且愈发以播放量为中心 。 因此 , 许多OST作品承担了太多营销功能 , 从而缺乏了对内容质量的重视与关注 。

王瑞淇表示 , OST实则是一部剧的所有影视音乐 , 包括听到的那些主题曲 , 片尾曲和插曲 , 以及很多的变奏音乐等配乐 。
一般来说 , 配乐有专门的配乐团队去做 , 包括对音乐做快慢 , 或钢琴、吉他等乐器方面的更改处理 , 使整个剧的音乐更丰富 。 而做歌的团队 , 则负责做里面的歌曲 , 做完之后再交给配乐老师根据剧情需求 , 进行变奏调整 , 整合到剧情里面 。
但是 , 另一行业人士向小娱透露 , “现在有些剧方可能会图省事 , 把所有的工作都打包给配乐团队 , 甚至是让他们顺手把歌做了 。 最终呈现出来的也不是不能用 , 但配乐团队一般不会考虑流量等市场因素 , 基本上是歌手什么的都无所谓 , 只要最后把活干完就行 。 ”
另一方面 , 降本增效之下 , 剧方对于OST创作也越发保守 , 这主要有两点体现 。
一是 , 曲风方面 。 回看几年前的OST , 风格可谓大胆多变 , 诸如《花千骨》的OST《心之火》是一首英文歌曲 , 但似乎与古风剧情并不违和;而《双世宠妃》的插曲《love love》更是破天荒的在英文的基础上 , 增加了rap元素 , 用现代及个性的方式 , 让音乐遵从剧情语法 。

但如今 , 王瑞淇告诉小娱 , 影视主创团队给的对标歌曲相对都比较单一 , 比如现偶几乎全部要求参照《鬼怪》以及《来自星星的你》音乐风格 。 “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 。
二是 , 歌手层面 。 在行业看来 , 拥有流量基础和演唱技巧的专业歌手 , 往往更有带动作品出圈的能力 , 因此造成了周深、毛不易、刘宇宁、张碧晨、张靓颖等知名歌手、爱豆明星刷屏的局面 。
实际上 , 部分制作公司也有意在市场推出新的声音 , 比如张葛的智慧大狗一直很看好新人的发展 , 目前旗下有三十多位签约歌手 , 包括沈以诚、枯木逢春、尚士达等新鲜声音 , 希望能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可能 。 但是同时 , 张葛也提到 , “目前在市场投新人 , 其实是非常冒险的 , 回收周期会比较长 。 ”
而同质化是保守思维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 , “比如整个古装剧一听 , 你基本上都能知道是什么样的” 。
除此之外 , 更有剧集制作团队为了省事 , 或在前期规划不明晰 , 忽略了音乐跟画面的匹配度、出现频率等问题 。
一来 , 这导致有些剧集的受众们 , 需要拉其他歌曲来充当“伪主题曲” , 出现了“OST串台”的现象 。
比如由周深演唱的《与君歌》主题曲《若梦》被大量运用于《星汉灿烂》的二创剪辑 , 甚至被网友调侃“《与君歌》怎么也想不到被《星汉灿烂》拿走了吧” 。

而《点燃我 , 温暖你》的二创作者则对《化作烟火为你坠落》情有独钟 , 认为这首歌与这部剧“绝配” , 反而一些剧集官方的OST鲜有人使用 。
二来 , 也有诸如《梦华录》等作品OST很少出现在剧情当中的现象 , 音乐端和内容端的割裂造成OST在后续传播上受阻 。
而可能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 “一般来说 , OST制作会在确定歌曲时 , 就考虑到歌词和旋律与整体剧或角色的气质契合度 , 但到实际使用贴片时 , 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 。 ”

营收受困 , OST深陷“恶循环”
“现在对这个市场还是有一点点的失落 , 确确实实花了那么多的力气 , 做了很多优质的歌 , 但是达不到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