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盘点|5G商用两年:这个“G”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采访人员 叶菁)时间飞逝,转眼我国5G从2019年11月商用,到现在已走过两个寒暑。站在2021年的年尾,回眸5G商用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已是硕果累累。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 5G SA(独立组网)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据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我国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30万个,5G终端用户达到4.97亿户。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2年,将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能力,稳妥有序开展5G和千兆光网建设。
中国移动|盘点|5G商用两年:这个“G”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文章插图
不同于4G时代,5G面向的市场已从2C转向2B,在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下,5G网络发展、产业能力、应用创新等方面都已扎扎实实的挺进“无人区”。5G已经揭开神秘的面纱,正在实实在在等待着市场的检验,而站在5G发牌两年与“十四五”的规划元年上眺望未来,5G还需不断地演进与增强,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助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进入“数智”时代
5G网络建设需要保持适度超前,从而为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前培育土壤。5G高带宽、低时延、海量联接的网络能力,使得网络服务化成为可能,将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2C、2H、2B(消费者、家庭、政企)市场商业发展机会。因此,三大运营商均按照“适度超前、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原则发展5G,并取得丰硕成绩。
工信部曾指出2021年计划最少新建5G基站60万个,如今,我国累计建成的5G基站数量已经突破了130万个。当然,在5G迎来规模建设的第二年,5G基站建设数量已不再是唯一重点,5G网络重点将由提高覆盖范围向提升服务质量推进。
商用两年,中国已经进入“数智”时代。在5G的先发城市,已经明显感知5G应用的热度,不论是数量还是密度。以上海为例,5G网络建设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到市场发育程度,关于杀手级应用和成熟商业模式的探索如火如荼。例如,在医疗领域,借助AI技术,“5G远程手术”变得无缝顺滑;在矿山领域,“5G+矿山”能实现百米井下实时监控调度,在娱乐领域,与VR合作,5G让人提前感受了冬奥滑雪魅力等。同时,还有诸如“5G+智慧银行”“5G智慧文旅”“5G智慧驾校”“5G智慧交通”等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应用在默默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移动|盘点|5G商用两年:这个“G”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文章插图
5G融合应用加速推进
今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提出遵循5G应用发展规律,着力打通5G应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打造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事实上,5G的创新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融合带来的革命性升级,更在于对传统行业新赋能,打造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三大通信运营商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重应用实施。
如中国电信在电力领域积极探索5G智能电网实验网,实现配电自动化,助力电力泛在互联;在建材领域,为水泥企业试点“5G+机器视觉”解决投料口堵塞痛点问题;在装备制造领域,打造了5G+数据设备采集分析、5G+AGV、5G+机器视觉、5G+视频监控等一系列的5G应用场景,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中国移动联合包钢集团在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区打造5G智慧矿山露天开采应用,实现矿卡无人驾驶和编组作业,并在生产环境下稳定运行,提高作业效率25%以上,节约成本约30%;中国移动与湘钢合作的无人天车,对天车进行5G改造,工作过程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动作业,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