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的大学创立元宇宙系,学生们很支持,企业家纷纷找来求合作( 三 )


2003年 , 杭州计划筹建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 当时潘志庚在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 他的团队与杭州当地公司共同开发《清明上河图》动画原型系统 。 当时中国美院的画家根据《清明上河图》临摹了一幅画 , 之后潘志庚团队将画中的人、车、船等静态画面动态化 , 真正做到“栩栩如生” , 遗憾的是 , 其完整展示需要50—60米长的环形屏幕 , 最终未能在该博物馆落地 。
后来 , 上海世博局相关负责人慕名而来 , 中国国家馆内的那幅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基于当时潘志庚团队的创意与技术 , 至今仍是上海中华艺术宫游览的必打卡点 。
潘志庚还记得 , 当时将这一技术介绍到日本、英国、法国 , 相关专家都觉得很震撼 , 多年后 , 他看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在使用类似技术 。
潘志庚的元宇宙技术“试水”并未停止 。 围绕智能性 , 潘志庚团队还曾与银泰百货合作开发了虚拟商场和导购员 , 即基于不同购买力、用户偏好等 , 对客群进行分类 , 进行智能化导购、推荐 , 比如一位顾客几天内在一款商品旁转了又转 , 就可以提供一个折扣给顾客 。 此外 , 潘志庚还凭借元宇宙关键技术——虚拟人的三维建模 , 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理想国”会分期兑现
一千个人心里 , 有一千个元宇宙的模样 。
在潘志庚心中 , 元宇宙就像一个“理想国” , 技术成熟的过程可能需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 , 其完全实现会很漫长 。 元宇宙没有“终极版本” , 但会分期兑现 。 在潘志庚看来 , “元宇宙+”可能率先在游戏、医疗、教育、会展等行业实现 , 最终才会形成完整的元宇宙 。
比如在游戏行业 , 2010年12月15日 , 杭州落下当年冬天的首场大雪 , 与此同时 , 尚在限号测试的在线游戏《倩女幽魂》中的数字杭州一夜间覆上了银装素裹 , 12年前的这次虚拟与现实的“破次元”同步 , 让玩家们兴奋不已 。
再以医疗为例 , 如今的在线就医可以判断一般的头痛脑热 , 在潘志庚的设想中 , 元宇宙医院的虚拟医生可以根据患者面部表情、气味以及“远程搭脉”等望闻问切的手段 , 进行诊断 。 就像真实的医生一样 , 其实现需要将现实中医生的知识复制给虚拟人 , 并由虚拟人完成类脑计算 , 这就涉及了“脑机接口”或更先进的技术 。
近一两年 , 不少地方都提出了积极发展元宇宙产业 。 前段时间 , 潘志庚到江苏昆山考察调研 , 当地领导在交流中提到的一点 , 让他颇为赞同:昆山的智能制造基础较好 , 可以先在元宇宙硬件方面寻求突破 , 实现以硬带软 。 此外 , 潘志庚觉得 , 当地除了昆曲等文旅产业与元宇宙天然契合外 , 志在打造“元宇宙第一县”的昆山 , 可以专注于人才培养 , 解决企业来了怎么办的问题 。
潘志庚提醒 , “元宇宙”在国际上并没有在国内那么热 , 除了资本炒作、疫情后寻找新增长点等共性问题外 , 国内还存在各地政府“一窝蜂”涌入元宇宙的趋势 , 重视发展固然是好事 , 但要避免直接参与市场 , 而是做好管理与服务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