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国内遇冷?未来谁还会给我们盖房子?( 二 )


中国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 但“十三五”期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1000万人 , 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
提起职业教育 , 很容易想到一个国家——以工业立国的德国 , 一直因其优质的职业教育而闻名于世 。
德国的分流制度贯穿12年义务教育的全阶段 , 最关键的一次分流在人10岁左右已有定论 , 完全接受学术教育的中学生占比更是低于50% 。 而其职业教育的方向多达400余种 , 一般持续2到4年 , 可通过全日制学校教育或“双元制教育”模式开展 。
“双元制”的意思是 , 学生不仅要在职业学校内接受教育 , 还要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完成相应的职业培训 , 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严格考核 , 毕业后有很大概率直接留在培训企业就职 。
对于许多德国父母来说 , 如果孩子比起读书更适合当蓝领 , 他们不会硬逼孩子去考大学 。 但这份开明不是无缘无故来的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蓝领在德国广受尊重 。
对此 , 我国也在持续发力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 , 将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 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 ,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
世界冠军国内遇冷?未来谁还会给我们盖房子?
文章图片
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绝非单单停留在政策层面 , 事实上 , 市场的反应还要快上一些 。 调研显示 , 随着用工荒加剧 , 一线蓝领的薪酬水涨船高 , 2021年普通蓝领的年薪均值超过8万 , 技能蓝领的人均年薪在10万以上 , 而一些技能要求高的岗位 , 年薪已达到15至20万 。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为10.7万元 , 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6.3万元 。 也就是说 , 蓝领收入已普遍高于私营单位的均值 , 技能蓝领的平均工资则与非私营单位不相上下 。
近年来 ,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 市场越发需要具有革新力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 , 企业重视技能人才的发展 , 也是在为企业本身提供源动力 。 今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提出 , 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 , 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 。
为了满足需求 , 许多企业一方面通过搭建培养体系和发展通道 , 提升一线蓝领的技能水平 , 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等产教融合的方式 , 实现规模化的人才培养 。 在这之外 , 是否还存在什么方式 , 能够进一步助力技能型人才的发展?
一条已有大量实践的路径是 , 融入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 , 通过对产业技能推陈出新 , 实现一线蓝领的技能升级 , 同时提升技能型劳动者的职业荣誉感 。
以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为例 , 它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简称“博智林”) , 通过打造建筑机器人、BIM技术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为代表的智慧建造科技体系 , 拓宽了建筑行业技能发展的可能性 。
像前文提到的“刮腻子”工序复杂、施工耗时长 , 而经过博智林的研发 , 腻子涂敷机器人应运而生 , 将施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3~4倍 。 在标准体系的培训之下 , 一线工人能够快速适应人机协作的节奏 , 技能池也从单纯的“刮腻子”各步骤 , 拓展到了维护保养机器人、处理突发问题等多元领域 。
世界冠军国内遇冷?未来谁还会给我们盖房子?
文章图片
而腻子涂敷机器人只是博智林产品的一个缩影 , 截至今年11月 , 已有33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 , 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千万平米 , 更通过BIM数字化系统对材料和施工进行综合管理 , 在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域亦有可圈可点的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