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岗|【远见】开源芯片生态 中国力量崛起( 二 )


思远:对科技企业而言,踏入设计、制造这种芯片的门槛高吗?RISC-V的芯片与其他两种主流架构的芯片,在产品性能上有差异吗?
包云岗:这个标准规范跟性能是没有大关系的。还是用前面“螺钉和螺母”的例子,大家都约定好是5毫米直径,但至于这个螺钉螺母的重量、硬度,与标准本身无关。RISC-V是指令集标准,可以基于此做高性能处理器,也可以做低功耗处理器,这些都没有问题。
包云岗接受总台央广经济之声采访(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多元赛道开花 产业联盟需“定主线、促合力”
思远:中国产学研界,怎样在这条赛道上形成合力?就是让各家机构、企业避免单打独斗,在开源基础上,中国科技力量拧成一股绳?
包云岗:2018年时,中国就有这样的联盟,比如综合开放的指令集生态联盟,这是在中科院支持下,下属指导单位成立的。在地方上,比如上海也成立了产业联盟,通过联盟汇聚一些企业的力量,大家在未来,就一些趋势和具体技术上,都是有共识的。这些共识也可以在国际基金会里有体现。
下一步,要推进更紧密合作,把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在技术层面上形成一些合作。这个是以前,用传统像ARM这种指令就不太可能实现的。开放指令集,理论上可以实现有多个企业一起来做一个CPU芯片,知识产权共享。
中科院在几年前有一些这种战略级部署,希望能形成一些主线。现在技术“分散化、碎片化”的原因是没有主线、各自为战,一旦形成主线以后,可以让各方力量都汇聚。目前,我们已经形成这样的态势了,比如中科院计算所这边,有“香山”这样的高性能开源主线,最近大家看到像阿里平头哥推出来的玄铁开源处理器,在终端低功耗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这些形成非常好的互补。未来,要形成一个“全谱系”的RISC-V的主线,为不同企业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芯片,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思远:这种应用芯片,未来具体怎么改变产业和百姓生活,有没有例子?
包云岗:产业中有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阿里平头哥,玄铁系列的RISC-V处理器的IP,被珠海全志科技公司研制出板卡,而且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板卡之一。在AIoT物联网里的硬件和场景中,比如智能音箱等,都有很大机会。
像中科院计算所这边做的“香山”,是在高性能这块的标杆,因为以前还没有人去用RISC-V去做高性能的处理器,并且是开源的。“香山”从2021年6月开源,短短三个月,在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托管网站上就有2000多个星标了,几百位开发者在基于香山去做自己的设计。
在通讯领域,也有人在做RISC-V的芯片,比如广东那边也有研究院,做RISC-V的5G芯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产业机遇与挑战:多元需求和打造生态
思远:不同的物理空间、不同领域,RISC-V架构在遍地开花。最后请总结一下,现在中国RISC-V阵营,对打造芯片设计竞争的优势版图,意味着什么?将面对怎样的机会和风险?
包云岗:首先,RISC-V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中国的最大优势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市场大、场景多,需求多元化、碎片化,适合用开放、开源定制,开放架构会满足更多元的需求。
二是中国的人口红利,用户多、工程师多,以前把芯片设计门槛开得特别高,很多技术人员没办法“走进去”。但用开源、开放的方式,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芯片相关人才,所以对产业人才培养,相信也是一个机会。
思远:就像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之所以跑得快,很多核心技术都是基于开源做的。参与的人越多、大数据越多,经验就越多——好产品,都是用数据“喂”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