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外媒:机器人改变人类生活 冲击就业与婚姻模式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2月11日文章称,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50年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我,机器人》中描绘的景象越来越接近成为现实: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超越了人类,且早已开始大幅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未来——但未来究竟会怎样?
机器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似乎显而易见:机器淘汰人类的工作岗位。早在19世纪初,出于对失业的恐惧,被称为勒德分子的暴动工人冲进英格兰的工厂,捣毁了纺织机器。但这个简单的逻辑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机器同时也为那些设计、建造和维护它们的人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工作岗位并没有消失,只是发生了改变。但这样一来,技术进步就引发了分配问题,因为那些由于技术进步而失业的人并未得到新的就业岗位。
原因主要在于设计、建造和维护机器需要特定的技能:在勒德分子暴动时期,机器承担的主要是简单的工作,这些工作只需依靠未经培训的工人就能完成。在低技能工人失业的同时,机器给能够管理它们的高技能工人创造了新岗位。最受影响的应该是汽车业等制造行业,机器人在这些行业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自动化过程中的输家主要是“蓝领”。
改变人类生活
【 人工智能|外媒:机器人改变人类生活 冲击就业与婚姻模式】这一事态进展不仅导致非技术工人失业,还提高了高技能人员的薪资,进而扩大了工资差距。然而,仅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预测技术进步的影响还不够。就像在阿西莫夫的书里一样,技术进步在现实中也给人类造成许多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家马西莫·阿内利、奥塞亚·琼泰拉和卢卡·斯泰拉预测,除工作之外,机器人也将改变人类的生活。他们认为,机器人对男性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挑战:机器人被越发广泛地使用对男性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构成的威胁尤其大,因为由机器人取代的工业劳动岗位一般是由男性占据的,而新岗位则主要出现在性别比例更均衡的服务业。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在许多这类新岗位上,女性更具相对优势,这提高了她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
这一事态进展造成的影响不限于就业市场:所谓的“性别工资差距”、即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也会因此缩小。具体而言,如果机器人的使用增加1个标准差,那么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差距就会下降4.2%,就业市场参与度的差距也会下降2.1%。因此,相对而言,机器人的使用意味着,男性工资下降和女性就业市场参与度上升。
威胁婚姻模式
但这还不是结局。这一事态进展也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男女薪资差距缩小,女性的就业市场参与度提高,那么男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婚姻市场。按照传统婚姻模式,男性为家庭带来收入,女性则做家务、照顾家人。而从经济角度看,现在的婚姻对女性的吸引力已不如从前,因为夫妻双方的收入差距越小,这种分工带来的好处就越少。简而言之,如果女性能获得和丈夫一样的收入,那么传统婚姻模式就不再具备吸引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男女收入差距缩小将导致男性地位下降。而女性职场参与度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薪资上涨则赋予了女性在婚姻中更强势的谈判地位,因为这让她们在心存疑虑时能更好地承受离婚的后果。可以这样说:机器人降低了婚姻对女性的吸引力,因为它缩小了两性薪资差距,并相对改善了女性的就业环境。
事实上,阿内利、琼泰拉和斯泰拉的确发现了机器人不利于传统婚姻模式的证据:在使用机器人较多的地区,结婚率有所下降,而离婚率和非婚同居的比例却在上升;婚生子女的数量下降,非婚生子女的数量增加。此外,在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地区,与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共同生活的女性比例也较高。说得夸张一点,机器人让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拥有更多机会,而非技术工人却要做好“打光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