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褐马鸡成群结队了,能吸引豹子早日回家吗?

马鸡 , 对于观鸟爱好者而言无疑是特别有吸引力的类群 。 中国共有四种马鸡:蓝马鸡、褐马鸡、白马鸡、藏马鸡 。 它们都是大个子的野生雉类 , 气宇轩昂、外表华丽 。
我们今天的主角褐马鸡 , 是一种生活在东部的马鸡 。 在四种马鸡里它是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一种 。
褐马鸡偏好于生活在海拔1500米左右、针叶林面积较大的山地环境 , 在华北山地 , 褐马鸡的出现意味着当地森林质量较高 , 人为干扰程度较低 。
通常在有褐马鸡的地方 , 其他的野生动物也不少 , 而出现华北豹的几率也比较高 。
北京的褐马鸡成群结队了,能吸引豹子早日回家吗?
文章图片
褐马鸡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两侧伸出的白色耳羽和美丽似马尾的尾羽
我们在河北小五台山进行野外调查的时候 , 经常会与褐马鸡不期而遇 。
而今天 , 我们的志愿者在北京西部山区进行户外活动和自然观察的时候 , 所安装的红外相机竟然也拍到了大群的褐马鸡 , 这对于带豹回家而言 , 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
北京的褐马鸡成群结队了,能吸引豹子早日回家吗?
文章图片
北京西部山区 , 拍到一群褐马鸡
鹖鸟与鹖冠
“鹖”是褐马鸡的古称 。 《禽经》中记载:“鹖” , 毅鸟也 。 毅不知死 。 ”魏武帝曹操在《鹖赋》中写道:“鹖鸡猛气 , 其斗期于必死 , 今人以鹖为冠 , 象此也 。 ”
从汉武帝时期起 , 帝王就以“鹖冠”赐予武将 , 激励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 因为在古人眼里 , 鹖鸟勇猛善斗 , 至死方休 , 武将佩鹖冠以示其勇 ,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宋代 。
到了清朝 , 则演变成用以彰显身份的“花翎”与“蓝翎” , 且不再限于武官 。
北京的褐马鸡成群结队了,能吸引豹子早日回家吗?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鹖冠”图片来源:网络
在层出不穷的清宫戏中 , 我们能看到朝廷官员的官帽上的羽毛制品 , 这便是当时的“蓝翎”或“花翎” 。 蓝翎纯以鹖鸟羽毛制成 , 位分较低者得蓝翎 。
花翎内部用一支孔雀尾羽 , 两侧用鹖鸟羽毛 。 “花翎”象征的位分比蓝翎要高 , 且以翎眼(即孔雀尾羽上形似眼睛的图案)的数量不同划分为三个等级 , 普通花翎皆为一眼 , 称为“单眼花翎” 。 再就是“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 , 有功勋或者蒙特恩之人方能佩戴 。
咸丰之后 , 五品以上的普通官员只能戴单眼花翎 , 有特恩者可得双眼花翎 , 而三眼花翎则成皇室宗亲专属 , 如亲王、贝勒等 。
北京的褐马鸡成群结队了,能吸引豹子早日回家吗?
文章图片
清朝的蓝翎与花翎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 褐马鸡显然不至于好斗到如此程度 , 动物为了领地和配偶争斗 , 都是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 , 没有谁是自愿头破血流的 。
于是“热爱死斗”的褐马鸡事实上只是古人的想象 , 然而在古人对动物行为初有探索 , 并为褐马鸡的美丽和骁勇感叹不已的时候 , 褐马鸡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褐马鸡
马鸡属(Crossoptilon)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 。 其中藏马鸡(C.harmani)、白马鸡(C.crossoptilon)及蓝马鸡(C.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 褐马鸡(C.mantchuricum)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全球易危物种 。
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的褐马鸡 , 白天在林间活动 , 以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和果实为主 , 也吃昆虫的卵、蛹和成虫等 , 晚上在树杈上休息 。
北京的褐马鸡成群结队了,能吸引豹子早日回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