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科技赋能安徽创新水旱灾害防御战打法( 二 )


预警发布智能化 快速精准响应行动
实时雨情、水情掌握之后,及时分析研判已发生的降雨和实时水位可能导致的水旱灾害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快速精准采取相应响应措施是“防”的关键。安徽省将实时水文要素与雨量阈值、河湖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水库汛限水位和设计水位等特征数值深度耦合关联,后台同步分析计算超阈值、超特征水位,自动在“安徽水信息”平台界面闪烁预警,智能生成预警短信向相关责任人推送,提醒督促做好相应防御措施。截至目前,2021年发送雨水情预警短信13.4万多条次,通过预警平台发布公众预警137次,其中红色预警4次,橙色预警25次、黄色预警41次,向水库及相关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3.4万人次、60万条。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受威胁群众是有效避免人员伤亡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首批3个试点省份之一,安徽省打造省级集中部署、省市县三级使用的基层防汛预警平台,整合了调查评价成果,依据小流域,自动分析可能影响的范围和高风险区域,建立预警区域与运营商通信基站的对应关系。监测实测降雨数值或气象部门产生的临灾预报雨量数值一旦超过阈值,系统立即推送至通信运营商机房,由通信运营商计算威胁范围内的通信基站,统计在基站注册的手机信息,自动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受威胁区域内所有移动手机用户,既覆盖固定住户,又包含游客等流动人员,成为常规预警手段的有效补充,增加了预警的覆盖面。整个流程全自动运行,确保信息发布时效性。这个临灾预警技术路线是安徽省首创,在全国山洪灾害防御临灾预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先进性。2021年汛期,以安徽水信息后台自动生成预警信息为基础,利用基层防汛预警平台向强降雨区责任人以及进入山洪灾害危险区内游客、外来务工人员等发送山洪预警短信4437次、487.1万人次,提醒做好人员转移和防范工作。山洪灾害易发区6市20县根据预警研判, 果断转移20087人,避免了山洪灾害人员伤亡。
洪水预报模型化 超前防范洪水风险
已发生的降雨和后期预报的降雨会产生什么级别的洪水, 预报精准度越高、预见期越长、覆盖范围越广,就越能为防洪减灾赢得宝贵时间。安徽省在长期探索流域产汇流规律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研究开发一系列分析计算模型和预报系统,快速构建和率定预报方案,实现了水文实时预报、气象水文耦合模拟预报、逆向预报和自动预报,实现了预报成果的人机交互校正功能、预报成果的管理和发布等功能,洪水预报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安徽省已有API模型、新安江模型、马斯京根法、扩散波水位法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误差自回归实时校正模型、卡尔曼滤波校正模型等,预报方法应用16种,预报方案模型化率为46.5%,在全国水文行业处于领先水平。预报站点扩展覆盖了长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干流及重要一级支流、大型水库、重点中型水库和沿江沿淮湖泊。干流的洪水预报预见期可达48小时以上,重要一级支流的洪水预报预见期可达12小时以上, 基本能满足防汛调度决策需要。“十三五” 以来共发布预报2.63万站次,发布模拟预报64期2553站次、实时洪水预报74期540站次,为调度指挥、巡查防守、人员转移提供精准快速的可靠信息,为防汛抗洪减灾工作抢得先机和主动。2020年7月18日,巢湖流域主降雨结束后,在不考虑巢湖周边圩口弃守的情况下,提前四天预测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将达13.5米以上、超百年一遇设计水位0.14米以上。后经全面摸排巢湖周边圩区及巢湖、支流侧分洪区情况,精准测算蓄洪容量、分洪规模、时机、区域等,提前做好人员撤离等工作,及时调度运用圩区分洪蓄洪,分流入湖来水,尽可能将湖水留在外围,最大限度减轻巢湖大堤压力;主动启用或漫破合肥周边圩口186个、蓄洪18.4亿立方米,保证了巢湖大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