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继OPPO之后「至格科技」再获小米战略投资,实现AR衍射光波导量产

36氪获悉 , AR衍射光波导及衍射光栅供应商北京至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格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小米产投独家投资 。 据悉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线扩建和团队扩充 。
至格科技此前曾获得OPPO的战略投资 。 日前 , OPPO重磅发布了面向C端的量产AR智能眼镜OPPOAirGlass , 据悉 , 此款眼镜的衍射光波导镜片即由至格科技独家提供 。 此次 , 至格科技再获小米的战略投资 , 表明其产品和技术得到了两大手机厂商的共同认可 。
36氪首发 | 继OPPO之后「至格科技」再获小米战略投资,实现AR衍射光波导量产
文章图片
至格AR眼镜参考样机
至格科技是一家在衍射光学领域采用IDM模式 , 主要从事AR衍射光波导及衍射光栅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企业 。 技术体系覆盖光栅设计、母版加工、纳米压印生产等环节 , 可以高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衍射光波导的设计打样和批量生产 , 目前其自有产线的产能、产品良率也在稳步提升中 。
至格科技是一家36氪曾多次报道的公司 , 在此前3月的报道中曾提到Q3将发布第二代衍射光波导产品 , 九月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光博会上至格科技如期发布了第二代产品—TDDW40Plus和SIDW33 , 具有轻薄、视场角大、眼动范围大、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 , 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佳的视觉体验 , 也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 。
“二代产品的视场角为40度到52度 , 彩色均匀性经过复杂的光栅设计和工艺升级 , 已经可以对标国际领先产品 。 ”至格科技创始人&CEO孟祥峰博士告诉36氪:“而且 , 在其他一些关键技术指标上至格的衍射光波导已经具备了优势:首先更轻薄 , 厚度仅有2.1mm;其次眼动范围更大 , 双向都大于20mm;再次在大眼动范围的基础上反而具有更高效的能量利用率 。 ”
36氪首发 | 继OPPO之后「至格科技」再获小米战略投资,实现AR衍射光波导量产
文章图片
36氪首发 | 继OPPO之后「至格科技」再获小米战略投资,实现AR衍射光波导量产】至格AR衍射光波导显示效果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AR)终端出货量约为63万台 , 到2024年将达到4125万台 ,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8%;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AR)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80亿元 , 到2024年将达到2400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 。
另据德勤的报告数据显示 , 到2025年 , 全球近75%的人口和几乎所有使用社交/通信应用程序的人都将成为AR的高频用户 , 用户每天将拍摄超过45亿个/张AR视频/照片 。
今年以来 , 在AR领域可以说是重磅新闻不断:5月 , Snapchat母公司Snap以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AR衍射光波导公司WaveOptics;11月 , 三星以超过5亿美元估值 , 领投美国衍射光波导公司DigiLens的D轮融资;同是在11月 , 芬兰衍射光波导公司Dispelix宣布完成由AtlanticBridge领投的3300万美元B轮融资 。
在AR眼镜方面 , 仅面向C端采用衍射光波导技术的终端设备 , 下半年来国内厂商发布了多款产品 , 这其中就包括了小米和OPPO 。
但是 , 量产始终是摆在光波导和终端厂商面前必须越过的门槛 。 AR硬件产业链条长 , 相关领域涉及大量高精尖、卡脖子赛道 , 而光电领域的底层技术难以实现弯道超车 , 因此技术难点动辄几年无法实现突破 。 而对于成熟的光学、微电子等行业 , 上量才能摊薄成本 , 降价才能打开市场 , 否则都是空谈 。
聚焦到衍射光波导领域 , 成熟的产业链相对集中在欧美 , 产业链上游有微软、苹果、Meta等国际巨头虎视眈眈 , 很多技术型的初创企业不得不尽早站队 , 或被收购、或签署独家供货协议 。 因此大量国内厂商受制于产业链限制 , 难以形成单点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