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码链组合专利技术为全球数字化治理的贡献

在人类发展史上,每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都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技术革命和创新格局。进入信息时代,面对不断加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新一轮数字技术主导的产业变革来有效应对生产方式转型中的各种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报告显示,在科技与创新实力上,我国主要科技产出数量(专利、论文等)均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专利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自2011年起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及欧洲和日本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在增加,2017年首次跻身欧洲专利局五大申请国之一。从专利数据来看,中国是全球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国(含港澳台)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最多。中国已经拥有不少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有利条件。
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科技与创新实力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原始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少,与美、日、欧等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专利的质量亟待提升:无论是在三方专利申请份额、国外专利转发的引用率,还是专利存量百分比、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比例等体现“质量”的核心指标上都还相对落后。信息技术的扩散较慢,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比经合组织国家滞后5-10年。随着数字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亟需通过输出基于自己原创发明的新技术建构的新商业模式输出、合作等方式,引领全球数字化发展、以此改变中国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格局。
《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作者徐蔚发明的,基于扫一扫的上百项码链组合专利技术。担当起了通过输出基于自己原创发明的新技术建构的新商业模式输出、合作等方式,引领全球数字化发展、以此改变中国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格局这一重要角色。
不断创新的码链组合专利技术及其应用
徐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原创发明了具有颠覆性、引领性作用的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技术,和码链上百项组合专利技术。在数字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基于这些技术创建了“以人为本”的“数字人物联网模型”。向全世界提供了解决面对即将到来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构“以人为本”网络新世界的解决方案。
2004年,徐蔚开发了第一版的MATRIXLINK技术:通过手机把SAP平台与个人消费者进行无缝对接。
2006年,徐蔚在美国提交了“基于主题,社会地位及社会态度来构建一种人际交互的数字人网络的方法”,即“数字人”的专利申请。这项专利不仅成为了Facebook30多项专利的基础引用,更让微信,Line等聊天软件等,在构建“数字人网络”的征途上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
2008年徐蔚发明了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基于“摇一摇”传感芯片的“璀璨星空”专利技术。
2010年徐蔚发明了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信息通讯馆的“五感通信”专利技术。
2011年,徐蔚在数字人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光取代电”的原理,和二维码信息量大的特点,发明了二维码“扫一扫”系列应用技术:“一种通过嵌入感动芯引擎的移动终端实现即时交易的信息处理系统”“一种嵌入感动芯引擎的无线传感装置及其物联网组网与搜索方法”“采用条形码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这一系列从服务器编码(动态码)→终端扫码-解码-执行、可完成闭环交易系统的“扫码”实用技术,为万物互通互联建立了接入基础。
2012年,徐蔚开始了基于“扫一扫”基础专利技术的“码链组合专利池”构建。2012年基于码链传播的“元码链”专利,基于这个专利的接入模式构建了“统一商城”的模式;于2013年发明了“扫一扫”的升级版-通过可穿戴设备“御空眼镜“看一看”专利(包括当下的小程序),2015年,创立了上海元码咖啡,推广宣传码链思想,并发明了“统一发码”专利,部署了“数字人平台”,开启把每一次数字人的行为转化为劳动的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