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苹果数字遗产计划上线,“赛博坟墓”能妥善安放了吗( 二 )





而雅虎与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 , 相比之下则不太尽如人意 。 其中 , 雅虎旗下的Flickr就直接采用了母公司的相关服务条款 , 其中显示 , “一旦用户身故 , 其账号及账号中的内容都将作废”;而腾讯方面则对长时间未登录的用户账户进行强行回收 , 以避免资源浪费 , 并且回收的账户将无法还原、账户信息也将被永久删除 。



此外 , 微博方面自2017年开始对去世博主账户设置保护状态;哔哩哔哩于2020年宣布推出“纪念账号” , 在取得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会将已故UP主账号列为“纪念账号”;而支付宝与微信等包含财产的账户 , 则会在亲属提交相关证明后可以办理财产继承 。 事实上无论海外还是国内市场 , 各大互联网平台虽然在方式上有所不同 , 但也已经在陆续推出此类服务 。
数字遗产的相关立法 , 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
从各平台的相关措施中不难发现 , 数字遗产除了涉及用户的相关数据外 , 往往还会涉及到数字资产 , 例如网络账户中的余额、具有版权价值的图文及音视频作品、游戏币等虚拟代币等 , 又或者是拥有大量粉丝的账号、拥有重要人脉资源的社交账号等 。 但往往正是这些“具有财产属性” , 而又无法进行量化的聊天记录、社交人脉在内的数字遗产 , 至今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出现 。



根据2018年《柏林日报》的相关报道显示 , 当时在年仅15岁的一位少女不幸身亡后 , Facebook方面以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拒绝了其父母查阅账户相关信息的请求 , 随即后者将Facebook告上法院 。 而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判决 , 家长可以登录已故女儿的账户 , 并查看其私密消息和聊天记录 。
对于父母来说 , 储存在Facebook中的照片、文字等具有个人隐私属性的内容 , 显然具有他们追思和怀念女儿的情感价值 。 但对于平台而言 , 社交账户中与其他用户的通信及互动信息 , 则有可能会涉及到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问题 , 所以显然这也成为了数字遗产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



与之相应的 , 则是目前全球各地对于数字遗产继承的相关立法 , 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尝试 。 2014年 , 美国特拉华州通过了《数字访问与数字账号委托访问法》 , 其中规定 , 遗嘱执行人有权接收遗嘱设定人的数字资产或设备 。 而俄罗斯的遗产继承法 , 则将网络数字遗产视为可继承遗产分类中的“其他财产部分” 。
在我国也有相关的规定 , 《民法典》的第一百二十七条中指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 依照其规定” , 这也意味着虚拟财产同样受到法律保护 。 但根据《民法典》对遗产作出的界定 , 即“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 其中对于个人合法财产的解释中还未提及“数字遗产” , 因此其是否属于可继承的遗产 , 目前则尚未明确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无论互联网公司针对数字遗产所推出的服务 , 还是各国在立法层面对“数字遗产”进行界定及相关规定 , 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
数字遗产如今还面临“看不见”的困难
据此前BBC发布的相关报道显示 , 早在2012年 , 成立已8年的脸书身故用户就已超过3000万 。 并且也曾有相关研究表明 , 到21世纪末或下世纪初 , 一些平台生理死亡的数字用户数量将超过还活着的用户 , 并且其数量将以十亿计 。 那么 , 这些用户数据所形成的“巨型数据墓地” , 又将何去何从呢?




在苹果的数字遗产计划中不难发现 , 其并非永久存储已故用户的相关数据 , 而是为遗产联系人设定了三年的时限 , 到期将会永久删除 。 而这其中缘由其实很好理解 , 毕竟对于任何一家商业公司来说 , 无论是对于降低运营成本还是提高营收 , 保留大量的无用数据都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