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二 )


文章图片
文献来源:
Geology(2021)49(12):1416–1420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30/G49114.1
译者:
南京大学@月球上的人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03
火山玻璃和撞击玻璃的区分—以哥伦比亚Cali玻璃为例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天然玻璃存在于地球上不同的地质环境中 , 主要表现为火山玻璃 , 雷击石以及撞击玻璃 。 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玻璃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 , 并含有不同比例的杂质(尤其是碱金属) , 且由于它们的形成方式不同 , 对应的含水量也不同 。 区分不同类型的玻璃 , 在地球、月球 , 或是其他的行星体上 , 都是一个挑战 。 对于撞击成因和火山成因的玻璃尤是如此 。 因为天然玻璃经常被用来测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 即使脱离地质背景 , 也可用于得出压力和温度的约束条件 , 或者用来评估岩浆及其源区的挥发性成分 , 所以需要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玻璃的方法 。 该研究团队以在哥伦比亚西部卡利市附近的一个扩展区发现的卡利玻璃为例(该玻璃之前被认为是撞击或火山成因) , 证明使用结合宏观观察、化学和同位素数据以及H2O含量多方法手段 , 有可能区分出这些玻璃的形成模式 。 该研究使用电子探针、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热电离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一组Cali玻璃样品 , 从而能够明确排除撞击成因 , 并将这些玻璃归类为流纹岩火山玻璃(黑曜石) 。 该研究表明 , 对于那些声称是撞击成因但又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的“异常玻璃事件” , 应使用与该研究相同的方法重新验证其具体成因 。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文献来源:
Geology(2021)49(12):1421–1425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30/G48925.1
译者:
NIT@戴云龙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04
边缘活化中一个难以捉摸的阶段性快照——以北伊比利亚地壳根的不均一性为例
地学前沿|《Geology》2021年第12期论文导读
文章图片
在全球范围内 , 地壳根主要在碰撞带中被识别出来 。 地下的地壳根通常与山脉系统的顶峰互为镜像 , 巧妙地体现了地壳均衡的概念 。 伊比利亚北部崎岖的地形是由于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与欧洲板块汇合形成比利牛斯-坎塔布里亚山脉的结果 。 从东到西 , 该山脉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比利牛斯山脉、巴斯克坎塔布里亚地区和坎塔布里亚山脉 。 20世纪80年代对比利牛斯山根部的识别以及20世纪90年代在坎塔布里亚山脉下观察到类似的几何形状 , 让目前认为“地壳增厚是一种连续特征”的观点成为可能 , 该地区的地壳结构被解释为伊比利亚地壳向北俯冲的结果 。 最近裂谷系统的发展为该地区提供了复杂的裂谷模板 , 并且基于二维重建的不同观点导致了对该地区下地壳演化的争论 。 莫霍面地形研究可以为这些争议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约束 。 该研究使用两种不同的数据集和技术 , 呈现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莫霍面 , 证明了存在整个造山带的突变 。 汇聚前超扩张边缘的复杂性构成了当前莫霍地形的基础 , 并最终转化体现为北伊比利亚地区的非均一造山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