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1月23日 , 阿里正式开源可观测数据采集器iLogtail 。 作为阿里内部可观测数据采集的基础设施 , iLogtail承载了阿里巴巴集团、蚂蚁的日志、监控、Trace、事件等多种可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 。 iLogtail运行在服务器、容器、K8s、嵌入式等多种环境 , 支持采集数百种可观测数据 , 目前已经有千万级的安装量 , 每天采集数十PB的可观测数据 , 广泛应用于线上监控、问题分析/定位、运营分析、安全分析等多种场景 。
一 iLogtail与可观测性 可观测性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 而是从IT系统中的监控、问题排查、稳定性建设、运营分析、BI、安全分析等逐渐演化而来 , 可观测性相比传统监控 , 最核心的演进是尽可能多的收集各类可观测数据 , 来实现目标的白盒化 。 而iLogtail的核心定位就是可观测数据的采集器 , 能够尽可能多的采集各类可观测性数据 , 助力可观测平台打造各种上层的应用场景 。
二 阿里可观测数据采集的挑战
对于可观测数据的采集 , 有很多开源的Agent , 例如Logstash、Filebeats、Fluentd、Collectd、Telegraf等 。 这些Agent的功能非常丰富 , 使用这些Agent的组合再进行一定的扩展 , 基本可以满足内部各类数据的采集需求 。 但由于一些性能、稳定性、管控能力等关键性的挑战无法满足 ,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自研:
1、资源消耗:目前阿里内部有数百万的主机(物理机/虚拟机/容器) , 每天会产生几十PB的可观测数据 , 每1M的内存减少、每1M/s的性能提升对于我们的资源节省都是巨大的 , 带来的成本节约可能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 目前众多开源Agent的设计更多的是偏重功能而非性能 , 基于现有开源Agent改造基本不可行 。 例如:
开源Agent普遍单核处理性能在2-10M/s左右 , 而我们希望有一个能达到100M/s的性能 在采集目标增加、数据量增加、采集延迟、服务端异常等情况下 , 开源Agent内存都会呈现爆炸式增长 , 而我们希望即使在各种环境下 , 内存也能处在较低的水位 开源Agent的资源消耗没办法控制 , 只能通过cgroup强行限制 , 最终的效果就是不断OOM , 不断重启 , 数据一直采集不上来 。 而我们希望在指定一个CPU、内存、流量等资源限制后 , Agent能一直在这个限制范围内正常工作 2、稳定性:稳定性是永恒的话题 , 数据采集的稳定性 , 除了保证数据本身采集的准确性外 , 还需要保证采集的Agent不能影响业务应用 , 否则带来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 而稳定性建设 , 除了Agent自身的基础稳定性外 , 还有很多特性目前开源的Agent还没有提供:
Agent自恢复:Agent遇到Critical的事件后能够自动恢复 , 并且提供多个维度的自恢复能力 , 例如进程自身、父子进程、守护进程 全局的多维度监控:能够从全局的角度监控各个不同版本、不同采集配置、不同压力、不同地域/网络等属性的Agent的稳定性问题 问题隔离:作为Agent , 无论怎样出现问题 , 都需要尽可能的隔离问题 , 例如一个Agent上有多个采集配置 , 一个配置出问题 , 不能影响其他配置;Agent自身出现问题 , 不能影响机器上的应用进程的稳定性 回滚能力:版本更新和发布是再所难免的问题 ,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快速回滚 , 而且保证出问题和回滚期间的数据采集还是at least once甚至是exactly once 。3、可管控:可观测数据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 , 几乎所有的业务、运维、BI、安全等部门都会要用 , 而一台机器上也会产生各种数据 , 同一台机器产生的数据上也会有多个部门的人要去使用 , 例如在2018年我们统计 , 平均一台虚拟机上有100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采集 , 设计10多个不同部门的人要去使用这些数据 。 除了这些之外 , 还会有其他很多企业级的特性需要支持 , 例如:
- 酷睿处理器|关键数据出炉,京东比阿里差远了
- CPU|阿里反贪第一人蒋芳,入职23年将7名高层送入狱,连马云都可以查
- 阿里巴巴|社区团购是互联网巨头的宝地,美团拼多多发展强劲,阿里坐不住了
- 阿里巴巴|被苹果无辜“踢出局”,引发央视点名,国产制造该何去何从?
- 零售业|阿里再生独角兽,估值百亿美元,马云果然有远见
- MIUI|数字人民币APP正式上线,扯下了阿里的“遮羞布”
- meta|阿里云到底有多强大?一起来盘点一下它骄人的战绩
- 阿里巴巴|一块桌面版3070显卡的价格,就够买一个3070笔记本,还能剩点
- 政企|AWS、阿里云、Azure 云计算三巨头的“混战”
- 阿里巴巴|阿里员工黄土高原养猪记:给猪装上计步器,每天跑够2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