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还要做黄几个App,顺丰才肯放弃电商( 三 )


顺丰优选市场总监杨军曾在《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中表示 , 顺丰优选的试错和摸索带来了许多经验:“比如商品如何从冷库发送到用户手里 , 路线是什么样的 , 要使用什么设备 , 时间节点是什么 , 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 再就是如何来处理滞留、退货、拒收、付款等问题 , 做代收货款还是在线支付 , 这些都是物流环节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 ”在摸索出冷链仓储和配送经验后 , 顺丰优选自建的宅配队伍回归到了顺丰速运集团 , 为集团业务提供支持 。
缺少电商“盟友”的顺丰很难绕开这道坎 。 在自营电商业务中做“流程体验”自行补课 , 以此积累为其他电商客户服务的经验 , 在占快递行业业务绝对大头的电商件运输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 将成为顺丰需要长期面对的难题 。
三、“无效创业”留下了什么?
目前来看 , 顺丰的电商之路还未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
处在困境的不仅是濒临破产的丰趣海淘 , 顺丰优选也在2019年被曝在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大规模关店 , 2021年“顺丰优选”的线上商城更名为“优选特惠商城” , 网站日均订单量等信息再无公开发布 。 而2021年1月低调上线的丰伙台 , 也在运营不到3个月后火速下线 , 其后上线的巢鲜厨更是没能激起任何水花 , 如今线上小程序已无法打开 。
留在顺丰“电商故事”里的总是遗憾居多 , 2013年~2015年 , 包括顺丰优选等项目在内的顺丰商业板块分别亏损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 , 这也导致2015年顺丰为上市做准备时 , 选择剥离了负责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的顺丰商业板块 。 执拗如王卫想必也不得不承认 , 它们是不被看好的存在 。
事实上 , 失败的不仅仅是顺丰一家 , 过去十年 , 申通旗下的电子商城爱买网 , 韵达推出的跨境电商优递爱 , 电商平台达城优选 , 圆通上线的电商平台妈妈商城等几乎都是“无效创业” 。
一个问题是 , 电商平台们能够做起菜鸟、京东物流 , 为什么快递行业却很难“奶”出一家电商?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豹变》表示 , 电商平台通过自营、并购、换股等形式构造的物流体系 , 是建立在电商平台本就有完善的消费端和消费场景之上 , 庞大的订单量和用户量足够支撑电商发展物流 。
相反 , 物流企业进军电商的过程中 , 往往面临着线上线下结合、供应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场景和经验缺乏 , 成本也难以把控 。
2020年6月 , 中通曾透露其总包裹量中的90%来自于电商平台 , 在整个快递行业中 , 电商件也几乎占到了80%的市场份额 。 这也意味着 , 快递行业“打”向电商平台的过程中 , 命脉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
相比财大气粗的电商平台 , 物流企业的业务创新也显得更为谨慎 。 前有刘强东“砸锅卖铁”也要做物流 , 后有马云“如果千亿不够 , 会投资几千亿 , 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投资绝大部分投向物流” , 顺丰的电商投入就显得小心许多 , 不停在试水、转向和新项目的轮番登场中试探 。
天使投资人郭涛对《豹变》称 , 物流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 业绩增长乏力下 , 企业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 建立企业生态圈的野心可以理解 。 但在挑战电商的过程中 , 顺丰们也必然要面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格局早已形成 , 生态体系相对固定 , 新兴平台引流获客成本高 , 需要持续烧钱投入 , 难以为继的现实 。
如何将物流用户“即用即走”的流量转化向电商平台的确是一大挑战 , 许多电商平台都倒在了流量危机之中 。
电商基因的缺乏 , 对流量打法的陌生 , 几乎呈现在了顺丰电商的每一个业务上 。 低调入场 , 瞄向高端的过程中 , 它们常常要面对的是找不到客群的尴尬 。 此外 , 顺丰集团旗下的每一个事业部都在鼓励业务创新 , 2017年顺丰同时推出了多个跨境业务 , 丰趣海淘在做综合跨境平台 , 顺丰优选在做跨境生鲜食品 , 丰生活在做香港商品 。 三者分属不同事业部 , 常有“左手打右手”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