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研究」发现 , 喜马拉雅持续亏损 , 主要由于持续增长的营业成本和营销费用 。 其中 , 营业成本包括收入分成费用、版权摊销费用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手续费等 。
喜马拉雅招股书显示 , 其2020年营业成本为20.73亿元 , 同比增长38.43%;2018-2020年 , 营业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均在50%以上 。
与此同时 , 喜马拉雅近三年的在营销费用持续提升 , 其2020年营销费用高达17.07亿元 , 同比增长40.08% , 约为研发、行政合计费用的近两倍 。 「不二研究」对比发现 , 前者约为荔枝同期营销费用的12倍;某种程度而言 , 喜马拉雅的高营销更像砸钱换用户 , 虽然拉新有一定成效 , 但并未带来实际的营收增长 。
在「不二研究」看来 , 虽然互利网平台的亏损 , 尚在资本市场的认知范围内;但喜马拉雅高营销投入+高亏损的现状 , 已经无法掩盖其增长焦虑 , 喜马拉雅只能流血上市 。 如果回到余建军的命名憧憬 , 喜马拉雅与世界第一高峰之间差了N个亚马逊 。
内容隐疾未能抢到“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的头衔 。 喜马拉雅试图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更加多元的故事 。 在「不二研究」看来 , 喜马拉雅多元故事的内核在于:多元化的营收结构和金字塔型的内容模型 。
在营收结构方面 , 喜马拉雅试图拓展更多的变现渠道 , 包括订阅、广告、直播、及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等 。
以2020 年喜马拉雅40.76 亿元综合营收为例 , 其中订阅收入20.07亿元 , 占比高达49.2%;广告和直播业务分别贡献了10.72 亿元、 7.18 亿元的营收 , 两者总计占比43.9%;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为2.80 亿元 。
尽管如此 , 喜马拉雅探索多元业务的开源效果并不理想 , 其最大的收入来源仍是订阅收入 。 「不二研究」发现 , 在2018-2021上半年 , 订阅收入在总营业收入占比直线上升 , 2021上半年 , 喜马拉雅的订阅收入为13.72亿元 , 占比高达54.6% 。
但是 , 喜马拉雅的用户付费率不及预期 。 招股书披露:截止2021上半年 , 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为1420万人 , 付费率仅为12.8% 。 尽管用户付费率有所增长 , 但并不能弥补高收入成本带来的亏空 。
今年的喜马拉雅123狂欢节中 , 在超值年卡之外 , 喜马拉雅同时推出与京东、以及“爱优腾”长视频网站的联合会员 , 试图以多种形式吸引付费用户 。
“如果无法持续吸引和留存用户 , 并提高增加用户的付费 , 公司业务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 。 ”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透露 。
如何吸引和留存用户、提高付费率?喜马拉雅试图用金字塔型的内容模型来解答 。 招股书显示 , 喜马拉雅通过PGC(专业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三种模式 , 形成金字塔型的内容供给模型 。
在「不二研究」看来 , 高质量的 PGC 内容处于金字塔顶端 , 多作用于拉新、留存和刺激用户付费 , 目前仍然是营收主力;金字塔中部的 PUGC 内容、底部的 UGC 内容 , 则更多在于保持用户活跃度、增加平台活力;长远来看 , 可能培养优质生态和孵化内容生产者 。
根据喜马拉雅的内容收听时长在总收听时长占比:PGC从2018年的5.2%增加至2020年的15% , PUGC从2018年的29.8%微增至2020年的33.1%;UGC则从2018年的65%下降至2020年的51.9% 。
从用户收听时长来看 , PGC和PUGC显然更具吸引力;但从内容采购成本 , 金字塔顶端的PGC成本最高 , PUGC次之 。 在招股书中 , 喜马拉雅已经明确了内容路径选择:重点押注PGC和PUGC 。 「不二研究」发现 , 其形容PGC使用的词汇是:strategic focus , 即:战略性聚焦;对于PUGC则是unique;UGC仅是well-established 。
- |互联网运营是什么?快来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运营
- 合规|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原极狐汽车总裁被挖至小米 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 阿里巴巴|社区团购是互联网巨头的宝地,美团拼多多发展强劲,阿里坐不住了
- “大筛”中的别样“红”:志愿者暖心陪你度寒冬
- 传音|移动互联网这一仗,向海龙和传音要怎么打?
- 大数据|山东拟新开通5G基站6万个,新培育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园区
- Kindle|互联网上这些外国“键盘好人”的彩虹屁,看得人实在是太开心啦
- Java|慎入慎入!!又是被互联网“美人”诈骗的一天!
- 互联网时代|华为走的是合作路线,跟传统厂家现在主打,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