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流动的“隐私”,风口上的生意( 四 )


对此 , 张旭东也感受明显:“三年前 , 我们跟外界介绍隐私计算 , 大家都认为不太可行 。 但现在 , 我们跟应用方的沟通 , 变得更务实了 , 理论少谈了 ,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方案是什么?需要投资多少 , 需要多长时间 , 这就是很具体的 。 ”
不过 , 我们需要承认 , 当前整体的应用场景还只是限于金融、政府、生物、信息、医疗等领域 。 隐私计算的初创企业也同样面临挑战:其一 , 如何开足马力做商业化 , 其二 , 怎样要尽快实现产品化 。
与此同时 , 现在的隐私计算市场玩家还是鱼龙混杂 , 未来还需要大浪淘沙 。
基于此 , 张旭东和毛赛也给出了他们的判断 。
张旭东认为:“现在绝大部分厂商都是针对具体场景做应用的 , 但是我觉得两三年后 , 这个行业会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格局 。 ”
与其观点不同 , 毛赛称:“我大胆猜测 , 在未来两年 , 可能会有一大波隐私计算公司的并购收购现象 。 ”
在宋春雨看来 , 未来的机会将会是数据交易平台 , 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 , 企业数据进行交易 , 比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就是一个案例 , 隐私计算厂商在其中作为支持方 , 甚至是股东方 。
也有创业者告诉虎嗅:“与其他行业一样 , 资本对这个行业的过度青睐 , 其实是有副作用 , 因为资本多了 , 进入行业的门槛就低了 , 甚至也不排除以后会出现to VC的模式 , 即做出来以后就是为了融资 。 ”
【创业|流动的“隐私”,风口上的生意】对此 , 有从业者对隐私计算行业发出了警告:如果持续这种高热度或者过热的情况 , 隐私技术行业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坏现象 , 比如劣币驱逐良币 , 价格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