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反而成了大赢家?( 二 )


从竞争的角度看 , 京东是反垄断受益者 。 当“二选一”不再可行 , 京东承接住了更多品牌入驻带来的红利 , 尤其在服饰品类的劣势有望扭转 。 更长远而言 , 供应链和产业深度的比拼有望成为电商平台下一个核心竞争要素 , 这方面耕耘多年的京东并不输于对手 。
京东健康市值两倍于阿里健康
2020年12月8日 , 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 , 募集资金净额约265亿港元 。 这是刘强东继京东、达达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
根据2021年中业绩公告 , 其母公司京东集团持股京东健康67.49% , 为京东健康的控股股东 。
刘强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要追溯到2011年 。 这一年 , 京东和九州通合资成立“京东好药师” , 开始试水医药电商领域 。 但不到两年时间 , 双方合作分手 , 京东又收购了青岛安吉堂大药房上线京东医药城 。
2014年 , 京东上线“药京采”提供医药批发 , 建立区域独家经营的排他性销售模式 , 并通过与线下连锁药店合作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 这时的京东并没有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资格 , 直到2015年底 , 才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 。
相较于医药电商 , 京东的医疗健康业务起步晚很多 。 2017年7月 , 京东健康与江苏泰州市合作建设现代化医疗健康产业园 。 同年12月 , 京东健康推出在线问诊服务 , 标志着京东健康开始从医药电商阶段跨入互联网医疗阶段 , 京东健康着手打造的“医、药联动”闭环形成 。
此后沿着阿里健康的成功之路 , 京东健康经历了拆分、融资和上市 。 但时至今日 , 曾被资本市场追捧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 却深受商业模式的拖累 。
京东健康上市首日 , 市值轻松涨至3000亿港元 , 到2020年12月23日一度突破6000亿港元 。 经过一年的下跌 , 目前市值2297亿港元 。 阿里健康市值仅剩下1036亿港元 , 不足京东健康市值的二分之一 , 年内跌幅超60% 。
市场分析 , 市值“腰折”背后 , 与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有关 。 征求意见稿将原本模糊、混淆的互联网医疗概念清晰厘定 , 明确了以医疗为核心 , 互联网为辅助的定位 , 避免互联网医院沦为贩卖药品的平台 。
这对京东健康这类目前以卖药收入为主的平台而言 , 存在较大压力 。 京东健康中期业绩公告显示 , 上半年京东健康总收入为136.4亿元 , 其中京东大药房收入占比达86.5% 。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 , 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 要探索出以严肃医疗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难度不小 。 这不仅要有线下合规实体医疗机构作支撑 , 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匹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机制 。
目前来看 , 京东健康仍在摸索阶段 。 近期该公司小范围邀请专家组建了“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 , 共同探讨如何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化发展 。
京东云处于爬坡阶段
以电商起家的京东 , 很早将物流供应链作为重点投入方向 , 但这些业务始终没有超出电商的范畴 。
在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热衷于投资数字科技和云计算时 , 京东方面迟迟没有动静 。 直到2016年 , 京东才决定在云计算领域奋起直追 。 先是成立百亿级云计算产业基金 , 紧接着与360签订“京奇计划” , 并且召开合作伙伴大会搭建生态体系 。
但京东的起步已然太晚 。 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 云计算早已经过了起步阶段的技术之争 , 迈入以资源融合为主的第二阶段 。
国内布局云计算最早的阿里 , 2009年就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为云计算服务的公司阿里云 。 去年4月中旬 , 阿里云对外宣布 , 未来三年计划陆续投资2000亿元 , 强化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 , 并且扩大 5000 人招聘规模 , 引入顶尖科技人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