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蒋凡,需要打一场硬仗( 三 )


这次跟蒋凡一同走向台前、负责另外一大业务条线——国内业务的 , 是阿里元老、“十八罗汉”之一的戴珊 。 戴珊此前负责的是2B业务 , 包括1688、国际站、社区团购、淘特、数字农业等 , 在B端和产业方面积累很深 。
这次调整 , 戴珊和蒋凡的业务有交叉互换 。 戴珊此前分管的国际业务被划至蒋凡麾下 , 同时收下了蒋凡此前负责的淘宝、天猫、阿里妈妈等核心业务 。 蒋凡接手国际业务 , 包括速卖通、国际站以及东南亚电商Lazada等多家面向海外市场的子公司 。
国内流量已经基本见顶 , 供应链、产业深度方面的比拼成为接下来的重点 , 这正好是戴珊擅长的 。 海外业务依赖强运营和创新 , 需要对年轻用户群体的洞察 , 需要增长 , 而这恰好是蒋凡的强项 。
如今 , 全球电商市场到了争抢新的移动互联网船票的阶段 , 阿里在战略和组织上做好了准备 。
电商全球化这场仗 , 接下来怎么打?全球化是大方向 , 但这场仗具体怎么打 , 很考验企业的战略和执行 。
阿里的全球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最早是以国际站作为载体 , 依托国内中小企业、厂家 , 帮助他们对接全球零售商 。 这一过程中 , 阿里是平台方的身份 , 主要起到的是信息展示的作用 。
后来 , 随着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海外新兴市场崛起 , 阿里以投资方的身份快速参与其中 。 通过多轮投资 , 阿里拿下了Lazada、Trendyol、Daraz等多个重要的海外市场的电商平台 , 并帮助这些平台发展成了所在地区的头部玩家 。
现在 , 阿里在国内面临着特殊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 加速全球化发展更显迫切 。 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阿里需要蒋凡将阿里在国内电商市场的丰富经验输出出去 , 帮助这些平台发展壮大 。
相比过去的信息展示和投资布局 , 海外业务的发展在未来对深度运营的要求更高 , 要求阿里在各环节深度参与 。
2016年控股Lazada后 , 阿里逐年加大扶持力度 , 在技术、人才、物流等方面全面介入 , 对整个平台体系进行了改造扩容 , 阿里内部不同部门的人被大量派往东南亚 , 帮助Lazada探索适合当地的策略 。 未来 , 这样的运营方式或许会成为标配 。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市场最敏锐的判断 , 保证战略不会偏航 。

在另一方面 , 海外市场有潜力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 跑出属于当地的淘宝天猫 , 又不只是复制淘宝天猫那么简单 。
虽然基础的商业逻辑都差不多 , 但海外市场的监管环境、风土人情、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很大差异 , 照搬照抄肯定是行不通的 , 还得因地制宜 。
比如俄罗斯市场 , 阿里的速卖通在当地已经做到了市场第一 , 而且有上市计划 。 但由于涉及到关务、税务等多方关系 , 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不合规 , 而且俄罗斯要求国资控股 , 这对阿里在当地开展业务带来了挑战 。 这样的股权结构 , 让阿里必然无法全盘复制淘系电商在国内的模式 。
【阿里巴巴|蒋凡,需要打一场硬仗】现在 , 阿里在全球一共有12.4亿年度活跃消费者 , 其中国内9.53亿 , 海外2.85亿 。 阿里的愿景之一是到2036年 , 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 国内用户马上就要突破10亿 , 已经逼近天花板 , 要完成新增7.6亿用户的目标 , 必须依靠海外市场 。
在海外市场 , 阿里已经完成了用户“从0到2亿”的小目标 , 接下来要实现“2亿到10亿” , 要走的路还很长 。
相比淘系电商业务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 , 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面临更多变化 , 需要更多创新 , 也需要打更多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