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阿里巴巴|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文章图片



??深响原创 · 作者|李婷婷
我们是否想过退出社交网络?赛博世界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吗?乌托邦式的社交网络能够长久吗?
在头部泛文化类博客“随机波动”于11月更新的节目中 , 几位媒体人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个人体验出发 , 尝试反思与拆解社交网络的魔魅之处 , 并追问:“我们能想象一个比微博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最终他们在节目的序言中写道:“我们无数次做好准备要戒断它、离开它 , 但每次又悻悻然地回来 。 ”这样一个聚集着最多元化立场、层次最丰富人群的广场 , 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语境中 , “我们还没有能力发明出任何替代品” 。
【阿里巴巴|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有趣的是 , 就在这档节目上线的同一天 , 港交所正式披露微博二次上市的招股书 。 在微博赴美上市七年后 , 其即将在明天敲响港交所上市锣 。
上线12年、上市七年 , 微博在公众舆论、资本市场中是这样独特的存在 。 作为用户我们或许对微博有着诸多的不满 , 作为投资者则怀疑着内容消费变革下微博的未来——但在嘈杂的不满与质疑声中 , 微博却还在成长 , 创下新高的月活则说明了用户的不曾离开 。
这背后是一个或许被不少人思索过的问题 , 微博为什么还没有被替代?
12年与3180亿个“关注”关系借二次上市这一时机 , 从微博的招股书中 , 能挖掘出一些此前财报中不曾透露的数据与信息 。 其中一个维度新鲜的数据是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微博在其平台上已有3180亿个“关注”关系 。
这个庞大数字背后几乎镌刻着Web 2.0时代中文互联网用户的成长与交互方式的发展 。
回看2010年 , 《华侨大学报》主编赵小波曾发布一条微博:“在新浪 , 一条‘围脖’最终能走多远?不妨来做一下试验 。 有兴趣就转发 , 并请标注你的所在地 。 ”经过13小时23分钟 , 该条微博转发数突破一万条 , 转发里的所在地遍布中国各地 , 同时还覆盖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 这在当时几乎颠覆了对媒介传播力的想象 。

而随着微博完成从Web端向移动端的迁徙 , 随着微博用户人群的大扩容 , 微博平台内的万条转发、全球传播变得稀松平常 。
十年时间里 , 同步扩容与发展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 。 更多的社交平台高调崛起 , 尤其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近年来强势突围 , 拉扯着用户的注意力与时长 。
信息传播媒介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 允许表达的地方更多了 , 发声的形态更多了 , 兴趣与见解更多元了;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 无论是文娱热点还是社会新闻 , 舆论传播依旧遵循着一条相似的路径 , 始终没绕开的是微博这个阵地 。
以上个月被广为关注的安阳老人被狗咬事件为例 。 首先是在9月底 , 安阳记者小莉在抖音与微博平台都发布了狗咬人相关的内容 。 抖音账号@小莉视频 所发布的视频引起了平台内不小的关注 , 该视频转赞评近100万 , 但并没能进一步发酵 。
直到11月17日 , 微博账号@小莉帮忙 发布的博文写道记者因未帮上当事人而落泪 , 这成为事件转折点 。 大量用户对该微博进行转发、评论 , 大V、官媒进而参与到讨论中 。 不到一周后 , 河南安阳通报“狗咬人”事件:当事人王新刚被撤职 , 另有多名干部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