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产业互联网浪潮下,建筑机器人如何掘金多元化场景?( 二 )


虽然现在建筑机器人目前给人高端、智能的印象 , 但作为一个承载着巨大社会意义的载体 , 仍存在诸多难以大规模落地的困境 。 不过 , 值得庆幸的是 , 随着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 , 建筑机器人仍然有着令人期待的未来 。
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迈进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 十三五期间占GDP的比重为6.6% , 行业规模近10万亿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15-2019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 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48445.77亿元 , 同比增长10.02% , 截止至2020年上半年 , 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为100840.12亿元 , 较2019年同期下降0.76% 。
但是目前 , 建筑行业依旧整体性工人“紧缺” , 且年龄偏大 。
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 2020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 , 比2019年提高0.6岁;其中 , 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经超过24% 。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推进迫在眉睫 , 建筑机器人正在成为建筑行业的“刚需” 。
事实上 , 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 近年来 , 建筑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 , 2018年全球建筑机器人销售量1150台左右 , 预计到2025年全球建筑机器人年销售量或将达到3200台左右 , 市场规模达2.3亿美元 。
这也是获得资本市场及投资者青睐的关键所在 , 不管是VC/PE投资人还是机构 , 不是在机器人企业的创投桌上 , 就是在机器人行业的投资路上 。 数据显示 , 2020年 , 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次数为242起 , 其中融资上亿的事件共67起 。
在今年4月份前 , 工业机器人成为融资笔数最多的领域 , 达到28笔 , 占比达42% 。 这一领域包括物流仓储机器人、机械臂协作机器人等品类 。
而那些活跃在餐厅、商场、酒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对于大众来说更为熟悉 , 其商业化被业界普遍看好 , 吸金能力也异常强大 , 在2021年的资本审视下备受青睐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1年1~4月服务机器人融资多达15起 , 占22% 。 在这种行业浪潮下 , 也推动了像大界机器人这一类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
开拓万亿市场背后的时代使命
虽说建筑机器人在迎来行业利好 , 但围绕建筑机器人的资本风暴也在持续展开 。 于整个行业而言 , 这或许可以呈现鲶鱼效应 , 但于个体企业而言 , 这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
建筑机器人赛道上不止有大界机器人等原生玩家 , 还有很多地产巨头也在布局该赛道:
·在2018年7月 , 碧桂园斥800亿巨资成立了“博智林机器人”子公司 , 正式踏进机器人赛道 , 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
·2018年 , 绿地控股就率先拟以3亿入股深蓝科技 , 并与之合资 , 一口气组建了2家机器人子公司 。
·“盈创建筑”瞄准3D打印的细分市场 , 抗疫期间盈创建筑为湖北一天打印15个隔离房;
·“华蔚物联”经过前期充分的考察和准备 , 其高空幕墙清洗机器人于贵阳财富中心正式亮相 。
这实际上 , 给相关企业都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 。
首先 , 面对的便是落地问题 , 这也是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核心 。 建筑工地并非可控的场景 , 现场环境复杂 , 对此 , 机器人的移动性需要复杂的导航能力来适应环境中的实时变化 , 而现实中 , 大多数机器人很难适应和改变环境 。
其次便是技术问题 , 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 , 对核心算法的要求更为严格 。 当前大部分核心零件依靠进口 , 导致这一部分成本比重较大 。
最后 , 就是人才问题了 ,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 建筑机器人领域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 高新技术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