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5年前的预言:传统媒体伙同微信等挖了个坑儿,把自己埋葬了!

直播带货|5年前的预言:传统媒体伙同微信等挖了个坑儿,把自己埋葬了!


注:以下文字写于2016年11月 , 是参加了一次微信公开课后的学习体会 。 2021年1月1日起 , 文中提到的某家报纸宣布永久停刊!
————————————————
首先 , 说到昨天的微信公开课 , 不论几位讲课者的授课水平如何 , 不论所讲内容的实战性、借鉴性如何 , 不论其中的信息含量和干货纯度如何 , 我觉得其内容归纳起来 , 再一次印证了传统媒体、企业和自媒体等成功运营微信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 , 技术最重要 。 技术为王 , 技术推动一切 , 技术改变一切 。 从上午公开课的Ibeacon“虚拟随身导游”到下午的智能泊车、加油服务等 , 从消失的胶卷、录音带、录像带到日新月异的数码影像、HIFI、4K技术等 , 从风靡一时的Windows到两大阵营对垒的苹果IOS和Google安卓等 , 从日渐式微的博客、微博、QQ到如日中天的微信等……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无情地抹去记忆中曾经存在的美好 , 并还你一个精彩无比的现实 。 所以 , 虽然微信有联结一切的野心和特质 , 或许可以活得长久一些 , 但是谁有敢保证微信在未来不会被另一种更新的技术所取代呢?总之 , 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制胜先机!因此 , 我一直期待我们能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技术和产品研发部 。
二 , 品牌(或说平台)很重要 。 《××××》能够发展到125万+的粉丝 , 固然和注重细节、大搞活动有关 , 但同时也是其原生品牌附加值最大化的一次变现 。
三 , 内容很重要 。 尤其是刚性需求的内容 。 可能很多人有同感 , 微信的存在使得生活的碎片化越来越严重 , 想关掉或卸载微信 。 但是 , 即时联系的刚需 , 各类实用信息、垂直服务的刚需 , 又使我们欲罢不能 。 所以 , 提供免费的弹性需求内容+收费的刚性需求内容一定是移动互联网下的赢利模式 。
四 , 人才和资金同样重要 。 众所周知 , 不做赘述 。
其次 , 公众号拥有125万粉丝的《××××》在公开课上透露要开发自己的APP , 这再度引发我对我们集团开发APP的思考和期待 。
我要阐述一个观点 , 也许这是一个并不正确的观点 。 那就是 , 我们传统媒体在纷纷推出并运营新媒体产品(主要是微信公众号)的时候 , 就意味着我们在自掘坟墓——而且是伙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目前主要是手机 , 未来将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各种存在形式)以及腾讯公司 , 挖了个大坑 , 把我们传统媒体出品的传统媒体给亲手埋葬了!
如何来理解?举《××××报》的例子 , 它是一张以中老年读者为主的文摘类报纸 。 之前 , 由于互联网兴起导致报纸读者减少的态势下 , 我们一度认为《××××报》或许是活到最后的报纸 , 因为读者群年龄偏大 , 上网和使用电脑的门槛对其而言仍高 , 传统媒体将是他们不得已的选项 。 然而 ,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微信的滚滚大潮轰然而至 , 我们惊讶地发现 , 以往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上网壁垒被完全击破 , 现在连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都开始玩微信了 , 通过微信来获取各类资讯 , 这使得我们报纸仅存的一点优势也荡然无存 。

不论是被掘坟墓还是自掘坟墓 , 我们可以说不吗?当然不能!科技进步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 而且 , 我们即使不顺应潮流 , 不推出新媒体 , 也绝无可能留住过去 , 更加不可能拥有未来!

只不过 , 微信是我们进军新媒体的唯一选项吗?
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们开发推出自己的APP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选项 。 若如此 , 我们可以规避微信平台的封号风险 , 不再受制于人;可以有一个实实在在、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可以使各采编部门生产的内容产品有一个即时传播的出口;可以脱离因片面追求阅读数而导致标题党横行、日益污染恶化的微信生态环境 , 还人们一个清新宁静的阅读空间;可以沉淀、整合读者(用户、客户、会员)资源 , 积累大数据 , 实现精准画像 , 有效营销 , 变现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