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张希良:人工智能展望:双碳目标及气候治理|绿会国际讯

【 清华大学|张希良:人工智能展望:双碳目标及气候治理|绿会国际讯】2021年12月4日,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作为国际支持机构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在专题论坛3:人工智能与气候行动(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合办)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进行了主旨发言。笔者有幸在线参加了此次会议,基于自己的笔记整理分享如下。文字未经讲话人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张希良:人工智能展望:双碳目标及气候治理|绿会国际讯
文章插图

他分享了两个案例,一是中国碳中和,二是全球气候治理。他说,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对国内的能源系统有着颠覆性的影响。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只有三分之一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非化石能源),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来自化石能源,且电网是集中式管理模式;而今后光伏能源等的扩张,不仅让能源来源发生了改变,管理模式也会转变成分布式,从供给侧稳定需求侧随机变成供给需求两侧随机性。这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会有很大的阻碍。人工智能或许将成为重要的工具,有望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UNFCCC COP26刚刚结束,国际社会在会议上达成了共识——科学对气候治理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很大,治理成本很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如何量化,碳市场的保密性与透明度的矛盾怎样化解,想做到数据可靠且保障国家主权和企业商业机密,基于遥感卫星技术的自上而下的分析,基于算法的自下而上的预测与计算,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被人们寄予了厚望。同时他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制度的健全也是亟待我们攻克的问题。(注:上文为笔者根据讲话内容实时整理,文字未经发言人核实,仅供参考。)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绿会融媒”。“绿会融媒”是由约50个平台组成的融媒体矩阵,旨在传播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和公共健康危机,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文/Maggie审/Saman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