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生娃”,我们采访了TA的缔造者|钛媒体深度( 二 )


文章图片
随后在今年3月 , 团队将Xenobots升级到2.0版本 。 团队称 , 在实验条件下 , Xenobots这些细胞形成了小型结构 , 具有自我组装 , 分组移动并感知周围环境 , “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能力 。 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知名科学期刊美国《科学机器人》(ScienceRobotics)上 。
如今的Xenobots3.0的研究突破在于 , “活体机器人”可以实现自我复制能力 。 而且 , Xenobots根本上是异种机器人 , 就是说 , 它的后代实际上没有类似人类一样的父母 , 它们是由不同的Xenobots共同制造出来的 。
研究人员发现 , 如果将足够多的Xenobots放置在培养皿中彼此靠近 , 它们会聚集并将其他漂浮在溶液中的单个干细胞堆叠起来 , 用它们如同吃豆人形状的“嘴”将干细胞组装成“婴儿”Xenobots 。 几天后 , 这些“婴儿”就会变成外观和动作都跟母体一样的新Xenobots 。 然后这些新的Xenobots可再次出去寻找干细胞 , 并建立自己的“副本” , 就这样周而复始 , 不断复制 。
根据论文所述 , 研究人员观察到 , 当Xenobots被聚集成团时 , 它们在五天内形成了大约3000个细胞的球体 。 每个团块大约有半毫米宽 , 覆盖着微小的毛发状结构 。 而这一结构类似藻类的鞭毛 , 可以帮助Xenobots进行类似螺旋形游动 。 更有意思的是 , 单个Xenobot看起来似乎在进行一种有组织的协同工作 , 一道把松散的细胞拱到一起 , 由此产生的细胞堆逐渐形成了新的“Xenobots” , 也就是复制体 。
“这些青蛙细胞的复制方式与青蛙的繁殖方式大不相同 , 科学界已知的任何动物或植物都不会以这种方式进行复制” , 本论文作者、塔夫茨大学、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萨姆·克里格曼SamKriegman表示 。
简单来说 , 就是成群的青蛙干细胞聚集到一起 , 通过最终复制一个细胞自己 。
因此 , Xenobots成为全球第一个被发现以这种方式繁殖的多细胞生物体 。
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生娃”,我们采访了TA的缔造者|钛媒体深度
文章图片
细胞簇自发的复制运动路线(来源:论文)
迈克尔·莱文指出 , 在最佳条件下制作一份副本大约需要五天时间 。 “后代”不会采用父代的C形体型 , 而是恢复为效率较低的原始球体形状 , 也没有大脑或消化系统 , 只是能编程罢了 。
“机器人和有机体之间的区别并不像我们过去认为的那么明显 。 ”莱文表示 , Xenobots兼具机器人和有机体两者的属性 。
该团队还指出 ,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 , 可以设计出更容易复制的细胞集群 , 执行特定的工作 。 这意味着 , 未来这些经过设计的细胞簇可能无需任何外部干预 , 仅通过自我复制便可实现更大的价值 。
科研团队在采访中强调 , 构建活体机器人 , 是人类破解“形态学代码”的一小步 。 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它们(青蛙细胞)是如何根据其(形态学代码领域)历史和环境来计算和存储信息的 。 而未来 , 他们希望Xenobots可以让某种体外组织 , 用于移植到病人身上 , 或直接用于病人身上 , 用于追踪肿瘤细胞 , 以及肠道中的细菌相互作用 , 更好的治疗和缓解病人的疾病问题 。
研究者回应伦理问题:没有外界的帮助 , 这种细胞无法繁殖
这样一种可以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的诞生 , 让一些围观者联想到了某些科幻小说、电影描绘的场景 。 一些网友评论说 , 这是“异形来了” , 生怕科学家们造出了一种可以毁灭人类的致命生物兵器 , 消息一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认为 , 虽然这种忧虑带有浓厚的“科幻气质” , 但焦虑本身是真实的 。